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被无限量的提供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大多数人习惯了被动接受饱和的信息,某天突然会发现自己已经处于一个乱而杂困境。
但面对这种情况,有人却可以不乱方寸。世界上有一小撮人,和你拥有类似的客观条件,但却把普通人觉得遥不可及的事情做起来了。
这一小撮人,
没有本金,找朋友借钱找投资人投资甚至找银行贷款;
没有技术,自己去现学或者找到懂技术的人帮自己来做;
没有关系,找人介绍请人吃饭送礼屡败屡战;
没有客户,一个一个冷拨电话登门拜访甚至办公室门口堵着……
因为他们在面对困难和穷两种情时,不是选择两者之一,而是想办法去创造一条致富的路。利用这种思维,在寻找和整合资源时,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实际上,他们都有这种思维能力来源于思维整合。
思维整合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彼此对立的观点,不以牺牲一方为选择另一方的代价,而是以创新形式消除两种观点中的对抗之处,新的观点同时包含对立观点的某些因素,且优于两种对立观点。
也就是说,对于领导者而言,在面对两种情形时不是二选一,而是创造出一种更好的答案。比如同时兼顾创新与维持现有业务,比如在员工和组织双方利益之间、在如何做人与如何做事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对于一些粗略了解思维整合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思维整合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比较相似。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了中庸之道,“中庸”不是“平庸”,也不是妥协,也不是东方哲学的专属理念。孔子说过“过犹不及”,而亚里士多德也说过:“过度和不及都属于恶,‘中道’才是良好的德性”。中庸/中道融合了两个“极端”的优点,是更高层的理性和承担。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99%的富人都熟读过“孙子兵法”、“中庸”、“四书五经”等大家之作,因为其中蕴含着最高端的智慧。
01. 思维整合,远离简单化和专业化
思维整合最重要的一点是:绝不退而求其次。这一原则提纲挈领地将整合思维与传统思维中的“难得糊涂”和被误解的“中庸之道”区别开来。
思维整合需要大量采用权衡与折中,但这不等于“将就”。
这里的简单化,可以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一切都应尽量简单,但不是为了简单而简单”来解释。
简单化思维是通过将事实变得浅显和表面化,来达到易于理解的目的,但是它容易引发我们的惰性,让我们偏好单方向的直接因果关系。
而这里的专业化是简单化的另一种形式。
‘专业化’是通过从整体中抽取部分、进行专门分析,以达到具有深度和透彻度的目的”,专业化能帮助我们应对复杂性。
比如医院里的不同专科与亚专科,能高效地解决绝大部分病人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也会导致医生忽略病人身体的有机整体性。
商业组织里也进行了类似的功能划分,而如何让各部门共同协作一直是领导者的关键事项。
02. 思维整合,注意四大原则
不可否认,简单化和专业化有助于处理复杂局面,它们提供快速的通道,让我们从混乱中逃脱出来;但是,面对不确定性的升级,逃脱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
思维整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4种原则:
1. 扩大决策中关键因素的范围。比如在产品改进中,公司不仅要关注客户主动提出的需求,还要寻找他们没有说出来、但内心很希望被满足的需求。
2. 善于考虑多方面的、间接的因果关系。单一的因果关系很容易追溯,但无法为最佳解决方案提供具有深度与广度的分析路径。
3. 在决策时,不是将问题拆分为若干独立的个体逐一解决,而是在保持问题整体性的同事着手处理各个部分。
4. 费尽周折地找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每一个构想与流程都比前一个更有效更精确(亦即最近几年流行的“迭代”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