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正所谓:“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也是全球公认的“石油大王”。他曾垄断全美国80%的炼油工业。比尔·盖茨甚至把洛克菲勒视为自己的偶像。

洛克菲勒家族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除了是一位商人,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他将个人事业及成长价值观,通过家训传承给后代。如今,洛克菲勒家族经历100多年,已绵延六代,依然是当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仍未出现颓废与没落的迹象。

這篇整理了洛克菲勒针对事業篇及成長篇的八個定律,供大家參考。

 

事业篇四个定律

01.人心定律

员工不会记得五年前得多少奖金,却会一直记得老板当年的重视和赞美。高薪或许可以吸引来人才,却永远买不到人才的心。一份好的待遇,加上一份信任、尊重,任谁都会踏实做事。

在管理上,洛克菲勒总是以“将心比心”作为重要行为准则。无论对于合伙人、员工,还是商业伙伴,他从不仗着钱财和地位,压制他们,而是以合作共赢为前提,相互扶持。在生意上的友情,远远好过建立在友谊上的生意。

02.效率定律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优秀的管理者不会以个人喜好来判断员工,因为比起自己的喜好,他们更看重的是效率。

每个人都有希望自己可以做自己喜欢及擅长的事,并且渴望从中收获得成就感。没有热情的员工,是难以做出出色的结果。洛克菲勒早就看穿这定律,而他总是能够找到员工的优点和才能,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进而激发他们的热情。

曾经,洛克菲勒有位嗜酒如命的下属,但他怀着一身好口才,善于应变,拥有超强的领导天赋。洛克菲勒认为这些都是企业经营的必备特质,于是将他从对手变成合伙人,甚至赋于重任。后来,这位下属果然不负洛克菲勒的期望,用行动回报了洛克菲勒的信任。

03.弹性定律

优秀的领导人往往是杰出的策略思考者,而非手段设计者。

“策略”具有长期性、弹性制和宏观性三大特质,强调的是一个大方向,而非某个具体目标。很多时候,客户、市场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那些人力、财力、物力成本高的所谓计划,到头来极少被真正执行。

华为公司的創始人兼总裁的任正非曾倡导“灰度理论”,其大意为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有时还会划一个圈。但只要我们离得远一些来看,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在前往走。

04.妥协定律

能够忍普通人所不能忍之事,才能取得普通人无法达到的成就。这个世界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忍耐的人和事。我们必须学会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控制你的判断力,以免做错决定。要记得,冲动是事业的天敌。

早期创业时期,洛克菲勒的合伙人引了一位贵族投资者,他们合谋将洛克菲勒的姓氏从公司名字里删去了。这对任何人来说,简直是让人勃然大怒的事件。当时作为创始人的洛克菲勒也很恼火,但最后他冷静地控制住了情绪。他知道一旦关系破裂,一切都从头开始。洛克菲勒当作没事发生的人,继续埋头苦干。三年之后,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将那位投资人请出了公司。

当然,妥协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如果忍耐能化解冲突,有利于实现目标,那么忍耐就是必要的。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成长篇定律

01.相信定律

马云说,普通人因看见而相信,成功的人因相信而看见。

认知比财富重要,相信自己你就是最好的投资标的。若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事,大概就注定会失败。

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无法将一件事做好,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下意识匹配各种无法做到的理由;相反的,如果我们对达成目标的态度是乐观的,潜意识都会自动搜寻实现它的路径。

因此,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02.交友定律

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多是来自他身边最常往来的六个人的平均值。这虽不太准确,但在逻辑上绝对是个真理。年轻时,最好不要跟两种人交朋友:

第一种是贪图安逸的人。终生任由命运摆布,想着混混日子就算了。遇到问题只会抱怨,而没想要积极改变现状。

第二种是中途放弃的人。或许他们曾想干一番大事业,但随着现实问题或阻力,他们的意志和进取心就逐渐被消磨,就这样草草了事。他们随有一身才华,却掉入舒适区,一辈子碌碌无为。

朋友圈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抱负。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一路同行。

03.玻璃心定律

若想达到一番成就得舍掉固有的偏见与玻璃心。毕竟在这时机,无论是谁,哪怕是总统,都没办法阻挡来自外界的轻视及闲言闲语。

洛克菲勒出身较为穷困,中学时期有一次和同学合影,那个年代请专业摄影师拍照还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洛克菲勒心里非常兴奋,甚至已经想好怎么摆姿势了,后来摄影师却因为他穿得太寒酸,跟身边有钱人同学不搭,将他离开座位。

当时,他握紧拳头下定决心说:“总有一天,我要成为全世界最有钱的人,摄影师算什么,我要请画家给我画像!”后来,洛克菲勒一手创办石油帝国,成为第一个亿万富翁。

从中,我们得知被轻视也可以化为逆袭的动力。很多时候我们遭受轻视,是因为能力还不足以匹配自己的野心。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要靠自己创造的。

04.财富定律

洛克菲勒是个天生的奋斗者,对时间的浪费总是感到厌恶。他总是告诫儿子说:“如果你的生活目标是安逸和享乐,那和猪有什么区别?”

洛克菲勒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绝对不会变富有:

第一种是享乐主义者。只要稍微有点钱就开始挥霍,热衷购买奢侈品、华丽的服装、豪华的汽车和艺术收藏品。

第二种是保守主义者。喜欢把钱存在银行里赚取利息,将钱冷冻起来。洛克菲勒曾说:“我认识的有钱人里面,极少有人靠储蓄发达,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负债而成功的。道理很简单,一块钱的生意,肯定不如一百块的生意获得的利润高。”

结语:

曾经何时,小时候的穷困的洛克菲勒梦想有一天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但他清楚地知道,财富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理想的手段。欲达到伟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你是否保持持续不断的奋斗者的姿态。

伟大的人物就是要不怕吃苦、刚强果敢、奋斗不息,哪怕会跌倒,会失败,也要不断追求卓越。

人生就像骑单车,除非你不断前行,否则就会摇晃着从车上跌落。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会找合伙人,不配做创业者!

创业不能只雇佣员工,更需要分享股权,把有能力的员工变成创业合伙人或者事业合伙人。
本文与大家分享360创始人周鸿祎对于合伙人的观点。

(一)找合伙人医治公司

我在很多场合提到过,我对于“创始人精神”的理解是:不管是什么职位,要把企业跟自己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对任何伤害企业利益的事都会反对,对任何能给企业增加价值的事都会很努力。但是,企业大了,员工容易丧失创始人精神。这点我的感受特别深刻。公司小的时候,即使是打工的,也会有责任心,会对事情负责。但公司大了以后,为了降低风险,要引入管理流程,实际上把企业里的人际交往搞得非常复杂,最后你发现每个人都在做中间一小块事情,慢慢就没有人对全局负责了。大家会觉得这事不取决于我,就会丧失责任心,丧失推动力。每个人都不作为,合起来,企业就会生病。所以,我要把员工变成我的合伙人,来医治一个越来越大的公司,而且在未来,大公司或许并不存在,只存在大平台和事业合伙人的自由连接。我觉得目前360正是需要一个二次创业的阶段。任正非说过一句话:“把指挥权交给离炮声最近的人”,就是说企业大了,形成官僚文化,不知道一线发生了什么。根据流程层层上报,最后会贻误战机。而我现在要把公司庞大的集团军,变成很多特种小分队,他们可以灵活创新,往前冲,大公司在后面,提供军火掩护,空中支持。

未来我会在公司发挥两个重要角色,一个是定战略方向,二是搭班子,带队伍。我希望寻找CEO以及产品、技术、市场、传播、销售合伙人,重塑队伍。

我要找到更多新的合伙人,把公司很多业务拆分给他们管,未来可以独立上市,这些合伙人也可以拿到股权。当我把一条臃肿的大船变成很多条快船,小则十几人多则一两百人,这个时候,围绕一个产品,每个合伙人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二)找合伙人比找老婆还难

我要找的合伙人,首先应该有创业精神。
有的人不具备足够的资源,有的人能力不是很全面,现在还不足以独立创业,如果他很渴望创业,可以来做我的合作人,我有资源,有资金,有很多不错的产品创意。我个人比较喜欢扶植早期创业者,我认为投资应该投人,人是第一位,然后才是项目。但我在投资上容易犯错就是我个人比较关注产品,所以会习惯性先看项目。因为喜欢一个项目,我会发生“移情”,连带着喜欢做这个项目的人,想象成这个事自己在做,我会做得多大多好,对创始人的缺点自动忽略,判断会出现失误。后来我发现,项目再好,如果人没有投对,最终都是悲剧。还有一些公司失败,是因为创始人太自负、太自我,别人的意见根本听不进去。我就怕这种创业者,投他之前还显得很谦虚,投完之后就不谦虚了,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这种状况下公司基本就开始死掉了。所以,合伙人有创业心态才会极度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他们才会自我燃烧,能激发出主动性。 

其次,合伙人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也就是乔布斯口中的A级人才。
我找合伙人,一定是要找最优秀的人,最会学习的人。比如,在手机的研发团队中,我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如果这个人不够聪明、不善于学习,是很难完成这项工作的。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合伙人》,作者费洛迪对于“佼佼者与平庸者”的分析很到位,他指出一位顶级人寿保险推销员的绩效比一般推销员高2.4倍,而出色的软件开发者或咨询顾问的绩效比他们的同侪高出12倍。

所以,我看不上的人,我就不会跟他合作。我跟你合作证明我很看重你,但是我既然跟你合作,我就要不断地去挑战你,要帮你发现问题,希望你能改进。平时我会花很多时间跟我的团队去争论,去讨论。如果我的合伙人做得不好,我会比较直率地告诉他们。我觉得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应该是不怕挑战的。

第三,合伙人要有很好的开放合作心态,因为要成功一定需要跟很多人合作。
我认为跟好的合伙人一起工作,就会像跟自己老婆在一起一样,可能还会更加有默契。合伙人必须在问题发生时懂得问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互相推诿;必须充分信任和尊重彼此,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你觉得既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欺负他,又恨不得与他执子之手合伙到老。甚至你的合伙人会比老婆更懂你,不用太多交流,一个动作,一个决定,尽在其中。此外,合伙人还要能自我激励,自我驱动。同样一件事情,用打工的心态和用创业的心态做,效果完全不一样。

 

(三)得人者得天下

读了《合伙人》那本书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所谓传统高管的概念也许已经过时,我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管,而是真正的事业合伙人、创业合伙人。我觉得创业初始阶段,以下几点是特别重要的,正在寻找合伙人的创业者们不妨自我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合格。

第一,懂得人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团队里有人离开的时候,肯定有不少领导者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但我觉得这句话有误导,因为他把营盘(公司)和兵(员工)的关系完全视为单纯的雇佣关系。对于创业团队来讲,如果每个员工都把自己做的事情仅仅当作一份工作,当作一种解决财务问题的工具,那么这个营盘绝对不会是铁打的,而是纸糊的,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坍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不是理念,更不是宏大的规划,而是人。人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第二,花时间找合伙人。
雷军说过,他在成立小米公司之初非常明确“要找一群相当靠谱的人”。于是他拉了一个名单,打了近百通电话。其实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但为什么别人能找到合适的合伙人?那些抱怨的人在找人上花的时间不够。在小米创办四年后,成为了徐小平口中“人类历史上达到百亿美元销售,百亿美元估值发展最快的公司”。但在这种前提下,他们依然花费巨大的精力找人,因为要找到最专业、最合适的合伙人,必须花费精力和时间。

第三,先团队,后产品
创业就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接力赛,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没个七八年达不到目标;同时又要求你必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竞争。这一切都需要优秀的创业团队来执行,前赴后继,改变世界的精神不变,捆绑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激励机制永在。所以,有了好的合伙人,组建起好的团队,才会有好的产品。

我的经验是,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会根据事业的发展有所差异,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需不同的专业技能,只有新人不断进来,企业才有未来。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团队一成不变地走向成功,即使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打天下还得需要赵云、黄忠、诸葛亮。这个新老交替的问题,想必很多企业都没有足够重视,做的也不到位。《合伙人》中谈到新员工的加入,就好像新的器官移植到你的身体,难免会产生排异反应。如果这时领导者不能很好地帮助新人融入这个环境,你的团队将面临巨大的损失。我常对投资人说:设计一个吸收人才的蓄水池,把新人的利益与企业的未来紧紧捆绑在一起,这样大家做事才会有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产生出来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被稀释掉的价值。

第四,打造你的合伙人模式。
今年以来,合伙人制改革最热闹的企业算是万科了。现在,万科2500多个骨干员工持有了公司超过百分之四的股票,成为了万科的第二大股东。从员工转变为合伙人,这种转变更好地解决了投资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分享。这些股东拥有职业经理人和事业合伙人二合一的身份,既为股东打工也为自己打工,与公司的利益变得一致了。我认为创业者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合伙人模式,特别是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要开始琢磨。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也说过,“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360从一开始就做了员工持股计划,最初员工持股比例达到40%,最后几轮稀释后在上市前降低到22%。这个比例在今天互联网公司中算是最高的了。

总之,要把合伙人跟你拉到同一条战线上,摆脱那种被动投资和被动创业的局面。

將被动的主导员工模式化为主动,为公司策划一套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共赢商业模式!欢迎参加WMA 的《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课程, 为自己的企业量身定制一套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共赢商业模式!把企业做强做大!欲知更多,请浏览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网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耶鲁校长2018毕业演讲:朋友圈很窄,你要画一个更大的圈 Drawing A Larger Circle

年轻就要燥起来,在制定计划之前,不妨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大的圈层里,别再抱着朋友圈的同温层互相「取暖」了。

近日,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在2018届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题为Drawing a Larger Circle(画一个更大的圈)的演讲。分享这篇演讲译文,与君共勉。

2018届的毕业生们,家长们和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共同见证这个特别的日子。今天是喜悦的一天,未来则充满希望。

人们总是倾向于制定大量的计划。

有些是实用性的计划,比如订航班,租房子,思考毕业后在哪里生活、工作或学习。

还有一些是远大的抱负,展望未来的生活,以及未来几年筹划构筑的事业等。

我想分享的是Pauli Murray在1945年所写的关于她的志向。那时,她还是一位年轻的律师和民权活动家。

「我要通过积极和包容的方式打破隔离,」Murray写道,「当我的兄弟们试图画一个圈把我排除在外时,我会画一个更大的圈来包容他们。他们为小团体的特权发言,而我为全人类争取权利。」

所以今天我想问你们:你会画多大的圈呢?

你会画一个兼容并包、充满活力的圈?还是拉帮结派的团团伙伙?

要实现兼容并包很难,但未来的回报巨大。

当你们即将离开校园时,我建议你们可以仿照Pauli Murray以及其他许多耶鲁毕业生的例子。

01首先,要确保你画的圈足够大。

如今的世界,你可以在Twitter上拥有700位粉丝,也可以在Facebook上交1000位好友。看起来拥有一个很大的圈并不是一件难事。

如果你所谓的「朋友」都在分享相同的故事、类似的观点,那么你的世界可能很窄。一场与现实生活中6个朋友的谈话可能会获得更加丰富的想法和观点。

在耶鲁大学的这些年,我很荣幸能够认识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我也了解到最伟大的学者们所画出的那些很大的圈。他们博览群书,也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想法颇感兴趣。

Robert Dahl是一位曾在耶鲁大学任教40年之久的政治学教授。因其在民主和民主制度研究中的权威,Dahl教授可谓是同时代最受尊敬的政治学家之一,也是一位深受喜爱的导师。

2014年,98岁高龄的Dahl去世,他曾教过的学生纷纷表达对他的哀思。一位名为Jeffrey Isaac的学生回忆道:尽管他非常喜欢Dahl教授的课,但他强烈反对Dahl教授的一些论点。Isaac还发表论文驳斥Dahl的理论。

令他惊讶的是,系里最支持他的老师竟然是Dahl教授本人!Dahl教授还同意担任他的论文导师。

Isaac说:「Dahl教授花费了数不尽的时间在他的办公室里和我讨论论文主要论点,以及我要驳斥的人——他自己!我们客观地讨论‘Dahl’这个人和他论点的局限性,并猜测‘Dahl’会如何回应我的论点。」

Dahl教授欢迎他的批评者,并且倾听他们的意见,与他们展开交流。这是一种开放且积极的研究精神和教学模式,是耶鲁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校园之外。

气候变化、贫困、动荡和暴力是我们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这需要创新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然而,政治分化令这些问题比以往更加难处理。我们需要与不同政见者交谈,尽管我们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我们或许可以效仿Dahl教授以及许多其他智慧、通达的思想者,画一个够大的圈,并不断填充人类的认知。

02 我的第二条建议是:尽你所能画更多的圈。

其中一个圈是你的工作你不仅要确保你喜欢它,还要确保它不是你生活中仅有的圈

我们知道,幸福的源泉之一是培养工作之外的激情和专业。与他人分享这种激情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喜悦,还能将我们与其他圈子的朋友和同事连接在一起,而这些人可能与我们平时遇到的人迥然不同。

许多人知道,我对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的音乐甚为喜爱。我对传统乡村音乐和蓝草音乐的热爱,能牵引我至弗吉尼亚西南部和肯塔基州东部等地,担任国际蓝草音乐博物馆的董事,并且能和蓝草音乐教授一起演奏贝斯达30年。

这让我在夏季蓝草音乐节期间能与陌生人尽情分享音乐和故事。最重要的是,对音乐的热爱,让我建立超出我成长的故乡、学校和我所从事的心理学专业的友谊圈。

我为能够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自豪。我的学科也提供许多实证支撑我的个人经历发展。

Patricia Linville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她的研究集中在人们的自我认知,以及这些自我认知的影响。当完成她所称之为「自我复杂性」的研究期间,她曾是我在耶鲁的老师。目前,她任教于杜克大学。

根据Linville教授的说法,「自我复杂性」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指一个个人的多面性。换句话而言,这个个体画了很多圈。

比如,一个女人可以视自己为学生、马拉松选手、戏剧爱好者、《纽约客》杂志的读者,以及我们刚才提到的蓝草乐队中的贝斯手。她可能比那些只视自己为律师的人有更大的自我复杂性。

Linville教授在她的研究中发现,更大的自我复杂性可以作为消极经历的「缓冲器」。

如果你全靠工作定义你自己,那么当你没得到升职时,或许会对你的自我价值认知造成深重的打击。

Linville教授将其称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认知的篮子里」。

而像我刚才提到的跑马拉松的吉他手,在遇到挫折后可能恢复得更快。Linville教授甚至发现,自我复杂性更大的大学生患有抑郁等精神疾病的比例更低。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扩大圈子的重要途径 —— 结识更多人并与之互动

在这里我想提及的仍是Pauli Murray。

Murray上千封的信件折射出的是她丰富的生活。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期间,Pauli Murray收到了一份来自耶鲁1936届校友William S. Beinecke的信。

现在这个名字或许听起来很熟悉。贝尼克珍本与手稿图书馆就是以William的父亲和两个叔叔命名的,而耶鲁的许多项目也从这个家族的慈善事业中受益。

上个月,Bill Beinecke去世,享年104岁。1963年致信给Murray时,他是Sperry and Hutchison公司的董事长。这是一家由其祖父创立的美国企业,你们的父母或祖父母可能还记得S & H发行的绿色邮票。Beinecke曾是这家美国企业的领导者,也是一位富有且强大的人。

他在耶鲁的一次活动上遇到Pauli Murray。在那次会议后不久,他给她写了一封信,询问她关于他在《时代》杂志上刊登的关于美国种族关系文章的看法。

Pauli Murray回复了。几周后,他再次发给她了一篇学校融合的文章,并询问她的意见。她又给他回了信。这封四页纸、单行距的回信被Murray称为「不可估量的种族问题」。他们的通信持续了几个星期。双方观点都很有趣且坦率。

Beinecke和Murray,这两位耶鲁传统的典范,尽管在性别、家庭背景、种族、阶级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仍能保持对话。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完全同意彼此。但可以想见的是,他们从交流中获益良多。这完全是因为两个人决定超越他们日常的圈子。

上世纪50年代,Beinecke参加了耶鲁法学院一场有关美国种族关系的讨论。不久之后,他决定参与S & H的招聘。他了解到职业介绍所在向他们推荐人时完全剔除了非洲裔美国人。Beinecke决定终止这一做法。

Beinecke也支持为来自底层高中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并在耶鲁法学院为有色人种设立奖学金。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他遇到了Murray,并开始了他们的通信,希望能够弥合两人的经历鸿沟。

Bill Beinecke的生活由许多不同的圈子组成。他领导改善纽约中央公园,支持环保事业,热衷高尔夫运动。他也是耶鲁及其学生兴趣的积极倡导者。

那么,在年轻的Pauli Murray承诺在她的生命中画一个更大的圈之后发生了什么?

在她最后一次致信给Bill Beinecke的一个月后,她组织并参与了那场著名的华盛顿游行。

当取得耶鲁法学博士学位后,她起草了一份有影响力的法律备忘录,帮助确保在1964年的《民权法案》中纳入基于性别的保护。

Murray的生活圈还延展至诗歌和教学。67岁时,她成为第一位被任命为圣公会牧师的非裔美国妇女,继续她一生都在致力的和解与理解。

扩大我们的圈子并非易事。这当然需要勇气,也需要对生活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它拒绝恐惧和怀疑,要求我们互相倾听,量度人性的边界。

正是由于Pauli Murray和Bill Beinecke都画了很多很大的圈,才使他们的生活相交。

我希望你们也可以如此,尽可能画许多圈,并且让它们足够大。你会发现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你将为世界带来我们亟需的同情和理解。

2018届的毕业生们(请起立):

现在整个世界在你们面前,请你们携手慢移流浪的脚步,向世界带去你在耶鲁教育中获得的一切:

虚心聆听,批判地参与,创造性地应对挑战和难关,在寻求幸福的同时接受你的责任,画一个更广阔的圈,包容和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很荣幸见证了这一刻,并为你们的成绩感到骄傲。请记得向所有成就你们走到今日的人表达谢意。请带着感恩的心从这里出发,依靠你们的思想、声音和双手改善你们新的社区和世界,这将是你们对母校最好的回赠。

2018届全体毕业生,祝贺你们!

– END –

跳出狹窄的朋友圈,看得更遠,飛得更高!
浏览其他文章,请前往Knowledge Base.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耶鲁北京中心”(YaleCenterBJ)。

股权激励的逻辑

股权激励并不神秘,通俗的理解就是一桩买卖,一桩有特殊目的的买卖,不是以赚钱为目的。既然是买卖,那就是要花钱的,因为不花钱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

实施股权激励给企业和员工带来的改变在中小企业界是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老板正在启动或者准备启动股权激励。但是,因为股权激励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框架下,很多人头脑里几乎没有这些概念的系统认识,所以很多老板心里没底,既想做又害怕做不了、做不好。自然中万事万物都遵循着自然的逻辑生存和发展,股权激励也一样。把一件事情的逻辑搞清楚就会容易的多,也不会出大格。

股权激励是一桩买卖

股权激励并不神秘,通俗的理解就是一桩买卖,一桩有特殊目的的买卖,不是以赚钱为目的。既然是买卖,那就是要花钱的,因为不花钱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我经常讲钱在哪儿心在哪儿,花钱买了搬不走的东西,一定会牵挂和关注,同时会去维护和保养,就像买了一颗果树的幼苗栽下去,要浇水施肥除虫才能吃到果实一样。另一方面,花钱也是代表员工入伙的诚意,诚意不是用嘴说的,而是用行动来衡量的,花钱就是表示自己愿意和老板同富贵共患难的行动。

对老板来说,这桩买卖既有资金的增加又有人心的凝聚,同时也因为附加条件增加了买方(入伙者)的背叛成本,达到留人的目的。因为买方有钱押在这里,如果他做了不道德的事,或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使公司蒙受损失,股权是可以收回并且钱也可以扣下来弥补损失的。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约束条件,比如必须干满5年,不满5年离职则要按原价收回股权等。

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这桩买卖是要用内部价格的,内部价格一定要比市场价格低,只有这样才能对买方附加各种的约束条件。因为股权激励不像股份转让那样就是为了赚钱,而是要用低于市场价格的部分买员工的人心和附加约束条件,而市场行为中的买卖双方是没有权利去约束对方的。内部价格的确定是通过内部估值来实现的。内部估值通常是按净资产为基数,如果是卖给投资人则按净资产的5倍计算,内部价格就按净资产或者比净资产低一点的数值计算就可以。如果按市盈计算,通常卖给投资人是按利润的10-20倍,卖给内部员工是3-7倍。

不花钱、按市场价格都没有约束性,只有既花钱又按内部价格才有约束性。当然还有另外的特殊情况是不花钱赠送干股,不花钱的干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只是一种分红权,需要用其他模式规避风险。

股权激励是有业绩要求的

股权激励不是为了让员工不干活,而是要激励员工自发多干活,所以一定是有业绩要求的,达不到要求拿不到分红。

要有业绩是股权激励的条件之一,而业绩是需要时间去完成的,所以做股权激励一定会锁定业绩,比如,给你5%的股份,你得保证业绩每年增长20-30%,并且要工作7年或者更长等。

通常股权激励的对象是要求达到一定标准的,比如业绩,但是有的员工会比较强势,虽没有业绩,但是会要求先给股份,这也没关系,可以让他先承诺业绩,如果在约定的时间没有达到则收回股份。

总会有人担心做了股权激励老板会很吃亏,其实股权激励要求的业绩是增量,是鼓励员工创造增量,股权激励分的股份其实是未来的增量,而且比例也不大,老板不是吃亏了,而是赚了大便宜。

要找对激励的对象

股权激励有业绩要求,所以激励对象必须要有本事,能干活,没本事的给他股份也没用,所以要找对激励的对象,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股权激励虽然是面向未来,也还是要把过去的屁股擦干净,比如对那些过去很能干、现在不能干的老臣和功臣,用业绩去考核就没有用,而是要根据他们以往的贡献象征性的给他们一点股份。而对现在能干、将来也能干的重点激励的对象,一定要有苛刻的业绩考核。

至于给多少股份合适,并没有一定之规,如果是干股,可以跟着感觉,只要双方能谈妥就行,如果是在章程上要体现的实股,就要稍微慎重一些,不要一下子给很多,通常第一次可以拿出15%,根据贡献、岗位职级、发展潜力做一下分配就可以。给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合作成功,把事儿做起来。

如果员工说钱不够或者没钱怎么办?钱不够让他自己想办法,如果他真的没钱,你要反思是不是你激励的对象错了。因为你的股份卖的是内部价格,已经很低了,想买的话都能买的起,除非他不想买或者他不是能干的人。如果他真的看好公司,也是能干的人,贷款他也会买,并且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公司的发展上。

股份的来源

股权激励通常都是在公司度过生存期进入发展阶段实施,这个时间段股份通常都已经分掉了,那么要做这桩买卖的股份从哪儿来?一个是老板本人卖,一个是股东们一块儿“卖”,如果老板的股份原本就不是很多,担心卖掉会慢慢失去控制权,可以选择让股东们一块儿“卖”,也就是增资扩股,上市公司就是增发或者定向增发,这样所有股东的股份都变小。老板卖,钱都是老板的,股东一起“卖”,钱是大家的,但大家不能拿走,只是增资扩股,如果都不想增资扩股,也可以每个股东多少卖一点。

激励的目的

特殊的买卖就有特殊的目的,股权激励的特殊目的是为了留人,激励人,培养合伙人,培养团队,最终同富贵共患难。在这样的逻辑下,相信每个老板都会把这桩买卖演绎好,比如感恩老臣功臣、感恩大家的贡献、树立标杆等,当然还有竞争对手都做了我也得做,我不做的话人都跑到对手那里了等等,这些演绎都是可以的,甚至都可以把股份卖给经销商,从而形成一个生态链。

为什么效果不好

如果做了股权激励,效果却不好,大致有三个原因,一个是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他觉的分配不均他就不干活,这是效果不好的最直接原因。第二个原因是财务不透明,藏着掖着的,老板说分多少就分多少。第三个原因是光让大家干活不分红。中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不分红的,这对股民来说是很悲哀的,只有增值收益没有分红收益,遇到股价暴跌就有人跳楼。如果是把股份卖给内部员工,就不能骗人家,就得分红,至少要比放在银行的利息要高,因为员工花钱买股份,是既搭上了钱又搭上了劳动,要物有所值才行。所以股权激励要有好的效果,抛开方案本身,第一要分红,第二要透明的分,第三要分的均匀,做到这三点,不愁没有好的效果。

员工不买怎么办

如果员工也有能力但就是不买,一个可能是因为卖贵了,另一个可能是因为不看好公司,无论贵贱,有钱也不买。如果公司前景真的很好,那可能就是没把这个事情给大家讲明白,员工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不知道老板说了算不算,是不是真分红。所以要有一定的预热,提前学习,提前路演,让员工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好了。

结语

用“一桩买卖”这样具体的事件来诠释股权激励,相信没有人看不懂,因买卖而衍生的一系列逻辑关系也是清晰可见,容易理解,如此股权激励就比较简单也容易操作了。

欢迎参加WMA 的《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课程, 为自己的企业量身定制一套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共赢商业模式!欲知更多,请浏览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网站

做生意,要学会这九个字

每位成功的老板,他们之所以成为各个业界的翘楚,是因为他们懂得并能做得到这九字。

人,讲的是做人和用人

他们多数很会做人,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得总是恰如其分,所以他们人脉广泛,人际关系良好,无论跟政府,还是跟其他企业,甚至包括竞争对手在内,彼此之间关系都处理得比较融洽。在用人方面,他们深知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所以在选人、用人、留人上更舍得下本钱,不惜一切代价用心养住企业的有用之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快,讲的是速度

速度致胜,这就是下手要早,干得要快,结果要好。
他们总是事事超前、步步领先、快马加鞭,才使得他们总能抓住商机、赢得商机!

巧,讲的是有智慧、有思想、有方法。

他们多数都比较聪明,他们喜欢思考、爱好学习、善于总结、注重调研、擅长分析,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他们总能从问题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从千头万绪、蛛丝马迹甚至重重阻挠之中,找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巧妙策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从不蛮干乱干,而是精于调查分析,千万百计竭尽脑汁,从各种方案之中探寻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巧妙应对之策。

狠,讲的是下血本,有力度。

对看准了的事,他们舍得下大本钱,无论投资、促销、广告、公关等,还是各种资源配置上都是大手笔,要么不做,要么一鸣惊人,这就是一种狠劲。狠,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豪迈,更是老板们雄心壮志征服江山的自信。也许有时候,他们手头并没有多少钱,但是他们干事创业的大手笔大气魄,那种狠劲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从不是那种小打小闹小家子气!

敢,讲的是胆识、魄力、果断。

他们有着超人的胆识,魄力十足,处事果断,他们敢为天下先,面对可能的风险和困难,敢于出手,敢于挑战,他们相信风险和机遇并存.没有风险的商机是不存在的,而风险越大的时候,可能是利润最高的时候,因此他们做事不怕不等不靠,而是身先士卒、果敢行动,拔得头筹、夺得商机!

活 ,讲的是灵活变通、能屈能伸。

他们做事讲原则,更讲求灵活变通,他们在不违背核心原则的情况下,总能把事情处理得圆融,使人性、纪律、利益等方面的冲突,得以完美地解决。活,还表现在他们的能屈能伸,能低头默默无闻的干事,也能昂首阔步勇往直前;他们张弛有度,胜不骄败不馁。

稳 ,讲的是稳妥、稳健。

他们做事总能用心用脑,他们会调查、会总结、会分析、会定位、会解决,做事沉稳老练、条分缕析、有条不紊,做事真实、扎实、踏实、务实。面对困难、危机、风险,从来面不改色心不慌,不慌不忙、镇定自若,从容应对,尽显成熟沉稳之内功。

野 ,讲的是出其不意和奇谋妙计。

在长期的商海搏杀中,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杀敌本领,他们明白如果按常规思路和习惯做法,往往很难打败竞争对手,更难把本企业做到极致.要想实现自己心中的宏伟理想,就必须走出传统、超越传统,不按套路出牌,找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奇谋妙计,走出本企业发展强大的特色之路。“野路”,使竞争对手永远猜不透、看不懂、追不上,从而保持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本企业勇往直前、永远领先!

新 ,讲的是完善与创新。

他们从来不会满足于过去的既定格局,他们时刻致力于完善与创新。因为只有完善与创新,才能保证本企业不会落伍,才能保持企业旺盛的活力、动力,才能促使企业持续不断地进步,才能最终保证企业发展日新月异、日益强大!

若想促进企业不断地进步,不得不把握最夯的管理机制——激励股权战胜商界。股权设计不仅是管理员工的一套做法,也是增强企业收入的策略。欢迎参加WMA 的《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课程, 欲知更多,请浏览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网站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栽培员工,让他强大到可以离开!

现在企业里重要的矛盾就是,“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与公司供给之间的矛盾。”管理,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如果没有善意的激发,而是一种非此即彼,你死我活,无论怎么做,都是一个死结——企业不敢放手培养员工,而员工一旦翅膀硬了就会转身离去。“栽培员工,让他们强大到足以离开。”

后边还要配搭一句:“对他们好,好到让他们想要留下来。”

挺高的境界。

这句话是维珍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说的,这厮是一个花花公子,老嬉皮士。不过,这种“浑不吝”的人却往往能说出金子般的句子。

他这句话,基本说到了职场“东家”与“员工”博弈最终极的问题,值得深思。

公司为什么要栽培员工?

在职场,一般的优秀企业,都非常愿意提拔内部员工。而不是想要什么样的人,就直接从人才市场招什么样的人。

一来,内部员工更值得信赖。企业对内部员工大多知根知底,摸透了脾气秉性,经过一定时间的考核,认可了他们的人品,可信赖度明显超过新人,可降低公司风险。

二来,内部员工更值得托付。内部员工熟悉公司业务,与公司企业文化匹配度更高,他们也更加认可公司,忠诚度明显高于新人,比起空降的新人,公司更愿意将核心业务交给提拔上来的内部员工去做。

所以说,员工如果是一个好苗子,领导就会不遗余力地浇灌他,希望他茁壮成长。

会考虑员工翅膀硬就飞走的情况吗?

答案是:当然。

彼得原理讲:“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一旦员工突破了彼得原理,就像我们平时打游戏一样,一直通关,一直胜任,一直进化。那么,是游戏,总会有最后一个大BOSS,战胜了,就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可以离开这个公司了。

对于这种人才,每个领导都是爱恨交加。

小李,创业公司员工,月薪1万。2年前,他刚刚毕业,就来到了这家公司工作。老板对他有知遇之恩,当年,从他提交的一个非常不成熟的策划案,看出了他的某些潜力,就破格将零经验的他录用了。如今,小李经过历练,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力极强的决策者,并带领着公司团队抢占市场,却在不久前提交了辞职申请书。

老板看到后,沉默了良久,说:“你先回去,我想想。”随后,就让HR为他安排了离职事宜。

从离职到彻底离开,小李和老板一句话都未曾说过,两个人都默契地保持着沉默。

而同事这边,却展开了火热的讨论,有人说,小李被对手公司挖走了,见利忘义。还有人说,小李可能与老板意见不合,所以就走了。说法不一。

后来,有人为公司打抱不平,就跟老板说:“小李这样做,你就这样轻易同意了?”

“公司成立两年多了,来了很多人,也走了很多。他只是其中一个而已,可能,咱们这里对于两年前的他来说,确实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如今,他手里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为什么要留下他?如果,咱们公司的员工入职之后,一年、两年后,都发现自己很难再找到其他工作,简历也不漂亮,工作经历也难以启齿,感觉自己毫无市场竞争能力了,不得不在这里混下去,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啊。”

“咱们是创业公司,平台没什么大名气,如果离职员工不是靠平台的名字,而是靠自己的实力,跳到更好的地方,才能足以说明,咱们公司是优秀的。”

老板说完这些后,其他员工也就停止了对小李的八卦和议论。

现在,很多优秀的公司,大多提倡丛林法则,特别强调淘汰弱者。“兔狼论”更是引起了BOSS们集体性的狂欢。

很多公司,都非常轻视员工们的苦劳,认为你加班是因为你自己能力不够,又非要担当这些责任,所以只能通过花费比强者更多的时间,来弥补缺陷。所以在网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人吐槽,自己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了,依旧不能得到重视和提拔,而有些人一个月只做一件事情,却讨老板的欢心,短时间内青云直上。

既然公司和老板,有权力选择强者作为自己的员工,并淘汰掉那些弱者。那么有能力的员工,凭什么不能淘汰掉那些早已不能追上自己步伐的旧东家呢?

公司与员工在不断变化发展着,个体的崛起,无边界组织的出现,U盘式生存,Google式管理,新的现象不断出现。

一个员工如果强大到可以离开,而你因为害怕他离开留有一手,就是胜之不武。当他足够强大,就应该得到相应的礼遇。

对员工好,好到让他们想要留下来

如果一个员工强大到他离开公司就会垮掉,那么这很简单,他已经不应该做员工了,他应该有股权,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是他通过努力之后的自我赋权。

以前,城里人生了小孩后会从农村找一个“小保姆”。但是现在,再也找不到了。以前是因为城乡剪刀差,农村人没有话语权,只要有碗饭有点钱,就可以进城去做小保姆了。现在农村的娃,同样金贵,即使不是读书,去打工甚至创业,机会都很多。

同样,在双创的大背景下,个体如果足够强大,选择的机会也会更多。当然,公司留住员工的方式也在增多,期权、股权等工具日渐成熟。现在企业里重要的矛盾就是,“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与公司供给之间的矛盾。”一个好企业,要满足员工的马斯洛需求,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才能真正留住员工。

当然,员工对自己的认知,企业对员工的认知,可能会有反差。员工可能常认为自己已经强大到可以离开。而企业可能认为已经对员工好得他不会离开。认知的博弈,总会接近真相。

最后,再聊聊德鲁克,他老人家的话,放在现在仍然很有意义。

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

管理者天天都要面对既可爱而又不完美的人,面对人性中的善,人性中的恶,人的潜能、长处和人的弱点。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

很多人把管理当成一种工具,认为管理是用来操控的,因为它的目标是要让工作有结果,就必须操纵控制工作者的行为。这一条,是德鲁克坚决不同意的。

德鲁克说,领导力就是把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一个人的责任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后才能把一个人的潜力、持续的创新动力开发出来,让他做出他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那种成就。

领导力本身的定义是有人跟随你,你就是领导。最重要的,就是你把人领导到什么方向上。

企业家和管理者应该想一想,在你做生意的过程中,在你做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你是在提升自己和你的追随者的境界呢,还是在让他们堕落呢?这就是德鲁克的管理学所坚持的,背后与众不同的东西,他叫价值观、信念和承诺。德鲁克说,这些东西是骗不了人的,就好像一个人正不正直,这是骗不了人的。

所以,我想理查德·布兰森与德鲁克的话是相契合的,他本身就表达出一种很强的善意。如果没有善意的激发,而是一种非此即彼,你死我活,无论怎么做,都是一个死结——企业不敢放手培养员工,而员工一旦翅膀硬了就会转身离去。话说,有些昔日的小作坊吧,你看你都已经走上正轨,都决定采取正规的公司管理制度了,就请彻底一些。

不要在管理员工、索要绩效的时候,大谈西方契约精神;而在发工资,谋福利的问题上,一本正经地讲:“你还记得当年吗?”。

培养激励员工,把他们当成是公司的一份子。若是善用股权激励,员工会为你拼命!!
欢迎参加WMA 的《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课程,欲知更多请浏览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网站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司前景好不好,只需关注这3点

在很多场合,我都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一家企业能否有好的未来,应该如何判断?」

为什么要关注未来?对未来有好的预期,我们就会幻想出很多事情。跟未来讲故事,当下就能做出不一样的事。比如,企业家对法治的市场经济很有信心,对未来乐观,他就会每天都很勤奋地做事情。但如果觉得自己所处的不是法治的市场经济,乐观情绪没有了,对未来的判断悲观,可能人就离场了。

我们知道,只关注现在的,往往是忙忙碌碌、稀里糊涂的人。而研究历史的通常有两种人:一种是历史学家,靠研究历史来发现一些规律,同时也让自己生活得很好;另一种是失去自由的人,坐牢的人都研究历史,每天回忆自己过去做的事情,然后写很多忏悔、抗辩,这是研究自己的历史。所以关注未来很重要。

我做企业将近 30 年,从我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家的价值观、他的生活方式、他到底在怎样提升自己的修为,决定了他的企业有没有未来。过去我们常说,看一家企业好不好,可以用 3 条特别简单的标准衡量。

第一,这个企业能否用一句话能讲清楚?

比如说可口可乐,你问它是做什么的?卖汽水的。奔驰,造汽车的。一句话就讲清楚,很简单。但是有些企业一句话说不清楚。说不清楚,就说明它的战略,它整体的思维,它的愿景、价值观都不清晰,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于是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第二,这个企业有没有终端产品在销售?

不管老板讲得有多好,都得看他有没有在卖东西或者服务。如果一家企业的老板讲得特别好,却看不见在卖东西,往往就有问题。企业只要在走货,或者客户名单在不断拉长,就算是个好企业。至于老板偶尔说错一句话,交错一个女朋友,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走货。

第三,企业老板下班后和谁在一起?

如果老板下班后总是跟公、检、法,跟纪委、银行的人在一起,企业八成要出事。因为跟这些人在一起,他要么想捞人、要么在平事、要么是找贷款。

如果老板下班以后总是跟学者、教授在一起,在学习、读书;或者跟运动员在一起,在锻炼;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为了情感生活;跟家人在一起,对家庭、子女负责任……总之,老板在闲暇时间里是健康的生活状态,这公司基本没问题。

甭管别人怎么说,老板下班回家挺正常,这公司就是好公司。这意味着企业的老板解决好了他和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何以自处」的问题。实际上,对一个企业家,特别是在商场上折腾了几十年的企业家,做到这一点不是太容易。他折腾几十年,自然会看到很多的阴暗和不堪。

但企业家解决好了和自己的关系问题,在经历了许多沟沟坎坎之后,还能对未来抱有期待和希望,始终充满激情与信心,他就能够带领企业往前走。前总理曾经说过,「信心比黄金重要」。有了信心,一个企业家经历了这么多事,看见了无数死亡,看到了无数人受伤受残,仍然会相信生是有价值的,相信未来会健全的走下去。

所以说,企业家自身的修为、训练、观念很重要,他首先能把自己搞定,然后才能带领企业往前走。如果他搞不定自己,肯定也无法搞定别人。而要搞定自己,就要先把自己「哄高兴」,用未来的美好前景来激励自己,站在台上、走在商场上,挺起胸膛去做那些创新和有价值的事。

激励好自己,就可以开始激励员工,激励股权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激励股权如何善巧运用?欢迎参加WMA 的《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课程, 为自己的企业量打造共赢商业模式。欲知更多,请浏览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网站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诸葛亮不是一个好合伙人

诸葛亮不是好的合伙人

我喜欢看《三国》。诸葛亮是刘备最好的合伙人,我年轻时特别崇拜诸葛亮。

创业以后随着对管理理解的深入,三件事让我对诸葛亮合伙人的人品打一个问号。刘备这辈子有三次生命危险时诸葛亮都不在身边,而且每次 CEO 诸葛亮都会对董事长刘备提出反对意见。

第一次刘备在长坂坡带着几十万老百姓逃命,眼看马上要被曹操追到,幸好救兵及时赶到才解围。第二次刘备决定去进攻西川(现在的四川),诸葛亮也提出很多反对意见,最后陪刘备去攻打的人是庞统。第三次刘备要进攻东吴,诸葛亮又强烈反对,刘备只好再次亲征。

好的合伙人,一定和创始人共患难。

是不是诸葛亮人品有限,水平很高呢?事实证明水平也一般。

第一、没有做好团队建设。中国有句老话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刘备死后,蜀汉政权人才严重缺失。这样的人才问题是谁造成的?诸葛亮主政整个蜀汉,既没有能够成功引进人才,也没有能够更多地培养人才,说明诸葛亮不能够对团队建设起到贡献。

第二、没有建立授权制度。诸葛亮最后是累死的。原因是军队里面 20 军棍以上的处罚都要诸葛亮批准。这说明内部没有一个很好的授权制度。他不愿意授权,结果自己累死,蜀汉也没有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

第三、不懂得控制风险和回报比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大将魏延提出想带 3 千精兵偷袭子午谷,被诸葛亮否决了,后来他带着 30 万人北伐。假如魏延提出的是 15 万大军,诸葛亮不同意是正确的。这样的冒险会把整个公司输光。在早期创业阶段需要摸索模式,3 千人仅相当于 30 万人的 1 %,所以这样的否决是不明智的。好的合伙人要懂得控制风险和回报的比例。

另一方面,团队是创始人的镜子,从诸葛亮身上也照出了刘备的局限性。他很大的一个局限就是没有听进去诸葛亮非常好的建议。


不承认自己的短板,谁也找不到合伙人

合伙人首先是数量,然后是质量。

第一、创业团队要控制合伙人的数量。我觉得绝大多数草根团队合伙人数量在三到七人之间最合适。两人和没有合伙人没区别,有矛盾时这个制度没有用。三个人比较好,尤其当里面有一位女性,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到了七人以上意见就不容易统一。

第二、质量。质量包括人品和水平。人品优先于水平。

人品必须要经过考验。在很多合伙制企业中,都有类似预备合伙人的机制,在这个阶段要有所考验。嘉御基金也有预备合伙人阶段,我们的董事、总经理就是预备合伙人。他们的工作水平,待遇、经济利益跟合伙人是一样的,但是没有合伙人的政治权力。在这个预备阶段,不是证明他能力有多强,而是我们要考察在他吃亏的时候,能不能吃亏,符不符合价值观。价值观很重要的核心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合伙人一定是做好准备愿意在这个团队中吃亏的人。

对于一引进就要求当合伙人的人,建议不要录用。预备期都不愿意接受,以后吃大亏不可能会同意。嘉御基金从来没有直接引进过合伙人,每个人必须从预备合伙人干起。而且我们并不承诺预备是能够转正的,这是人品的第一个检验。

在水平方面,最重要的是跟创始人的互补性。

互补性的难点通常在于创始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短板。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就无法欣赏别人的长板。马总之所以选择蔡崇信作为最早的合伙人,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短板。他永远不想搞懂财务,就找一个很信任且这方面能力比自己强很多倍的人。

所以一个创始人如果不承认自己短板,就很难找到互补的合伙人。但是了解自己短板的过程非常痛苦,要用笔写下来看自己哪些事真的不行,这样你才对合伙人充分尊重。合伙人也会觉得能合在一起。所谓合伙,能够形成更大的合力。

团队是创始人的镜子,因此合伙人必须得慎选。相对的股权激励的对象也是合伙人之一,那又应该如何在对象上做挑选呢?欢迎参加WMA 的《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课程, 为自己的企业打造双赢的商业模式!欲知更多,请浏览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网站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格局小的老板只会赚钱,格局大的老板懂得分钱!

家族企业的规模一般来说不大,往往会出现“做不大等死,做大找死”这样的情况。这是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实际又不可避免的难题。

家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总结起来,通病有以下三种。

1.人才流失

每年大量经理人、员工离职跳槽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企业招人越来越难,留人也越来越难,而核心员工尤其是骨干员工的离去对企业来说是重大的损失和创伤。

家族企业所有者在管理专业背景上不一定是强大的,但是他们绝对拥有雇佣高级经理人的资金,给出的年薪也绝对不会少,可是即使这样,也很难将人才流失率降低。这是很多家族企业都面临的问题,也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2.管理效率低、成本高

企业管理效率低,成本增加。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做大以后,产生很多看不见的间接管理成本,管理幅度已经很难达到直接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的进行管理是发展中企业面临的困扰。

管理难题是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挑战,管理的效率取决于企业的很多方面:企业规章制度、内部流程管理、企业文化、老板性格、企业架构等等都可以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

3.员工能动性低下

在固定工资的激励制度下,员工是在给老板打工,干多干少都一样,员工积极性不高,出工不出力。对于美国人企业来说,都有自己的人才框架,不同层次的员工,绩效考核有所不同。企业的员工薪资体系如果仅仅依靠简单的工资制度,则很难让员工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设想一下,每个月固定的工资,还想让员工给你卖命,你这就是相当于用白菜钱买猪肉,不切实际。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企业是老板自己的,老板在为自己干,而员工在为老板干。企业利润与员工利益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企业发展即使再困难,老板也不好放弃,而员工稍有对企业不满意便会离职走人。员工对企业并没有很高的归属感与认可度,不具备与企业同甘共苦的先决条件。

格局小的老板赚钱

格局大的老板分钱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光靠老板一个人、一个家族的能力与财力是很难再去突破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咱们的事业中来。

 

然而如何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让他们死心塌地的为企业干活?

所谓“分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股权激励措施对员工进行激励。员工拥有股份之后,这就使他们真正明白自己是在给自己干!以此保证人选的质量和稳定忠诚。另外薪酬与工作价值挂钩,员工很少考虑成本,股权与利润挂钩,自动控制成本;薪酬只关注自己,股权更关注全局,因为公司“有我一份子”;薪酬让人才更多的追求短期回报,股权让人才更关注企业未来成长。股改后员工一方面会积极主动的开拓新市场、开发新客户,加倍努力创造高利润。另一方面会降低成本,节省费用,自然而然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股权激励制度不仅有效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像干自家活一样关注企业的利润,关注企业的发展。员工关注企业的发展,关注利润,公司的利润自然提高,公司也就会越来越发展壮大。所以,我们说,小老板只会“赚钱”,而大老板还会“分钱”!

若想知道如何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让他们死心塌地的为企业干活。欢迎参加WMA 的《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课程, 为自己的企业量身定制一套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共赢商业模式。欲知更多,请浏览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网站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何像马云一样,用7%的股权控制整个阿里?

很多人知道,马云是阿里巴巴的灵魂人物,但马云仅持有阿里7%的股权。
他是如何用7%的股权控制整个阿里呢?

1.合伙人制度

2013年,马云正式宣布合伙人制度,强调合伙人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尽管马云称“我们建立的不是一个利益集团,更不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这家公司的权力机构,而是企业内在的动力机制”。

但是,阿里要求合伙人必须持有公司一定股份,合伙人要在60岁时退休或在离开阿里巴巴时退出合伙人(永久合伙人除外),而永久合伙人只有马云和蔡崇信。

同时,要想选举新合伙人,需全部合伙人75%投票支持,而罢免合伙人需51%的投票支持。

实际上,通过合伙人会议的各种设计,马云、蔡崇信等创始合伙人将公司的核心控制权集中在手中,只是更为隐蔽,也可说是巧妙。

2.采取AB股的二元股权架构

即公司创始人和高管持B类股票,投资人持A类股票,B类股票每股表决权等于A类股票10股的表决权。马云及管理层合计表决权约为63%。

港交所不认同AB股架构,认为阿里管理层通过合伙人制度控制公司,违反同股同权原则,对本想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说“不”。

阿里巴巴为控制权不愿放弃合伙人制度,遂赴美上市。但目前港股已经放开了这个限制,小米也将成为第一个使用AB股二元股权架构的赴港上市公司。

3.董事提名权

合伙人会议的主要权利体现在董事候选人的提名权上,不是按持股比例分配的。

首先,提名董事权写入章程,并控制修改章程的表决权。

阿里合伙人拥有提名50%以上董事候选人的专有权,这是写入公司章程的,而要想修改章程中关于合伙人提名权的条款,必须在股东大会上得到95%的到场股东或委托投票股东的同意。

而马云一人就持股8.9%,即使在IPO后,永久合伙人马云、蔡崇信仍分别持有阿里7.8%、3.2%的股份,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的“董事提名权”牢不可破。

其次,提名不通过,有权指定临时董事。

虽然合伙人提名的董事,需年度股东大会半数以上的赞同票,才能当选;但如果未当选或当选后因任何原因离开董事会,则阿里合伙人有权指定临时过渡董事来填补空缺,直到下届年度股东大会召开。

即是说,合伙人提名的董事,不论股东会是否同意,合伙人总能让自己提名的人行使董事的权利。其已实际控制公司半数以上的董事。

4.一致行动人协议和投票权委托

软银、雅虎和中投与阿里达成一致协议,在将来董事的投票中,基本上会支持阿里合伙人团队。软银和雅虎还将在股东大会上为阿里巴巴所提名的董事投赞成票。

有限合伙公司是马云股权设计的重心,普通合伙人+特殊合伙人+有限合伙企业构成有限合伙股东,法律特色是,具有天然法定股东代表,执行合伙人做决定,其他人只有分股权,有限合伙是很好的持股平台。创业企业运用利润分红方式吸纳人才是可取的,但是公司初创没利润,怎么分?这也是在做前期激励需要考虑的。建议是没钱时分希望,企业稳定后才开始分红利,这样才能达到永续发展的境界。欢迎参加WMA 的《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课程, 为自己的企业量身定制一套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共赢商业模式!把企业做强做大!欲知更多,请浏览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网站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