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其实就这2个字

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很多人对权力的追求极尽所能,却很少有人心甘情愿的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而造成责权不匹配的现象普遍发生。因此企业在授权的同时,必须强调相关责任,并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对责任人加以约束,这样才能使权力与责任相匹配,从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现实管理中,每个人都难掩心中欲望,对权力的追求极尽所能,却从没有人心甘情愿的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导致责权不匹配成了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目前,不论是公共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都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要权不要责。赋予权力人人喜欢,承担责任人人抗拒,这样就形成了管理时人人都在发号施令,有问题时却找不到人承担责任,不仅造成了管理混乱的局面,更无法找到问题的缘由,最终导致管理低效,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要权推责,是因为人们不明白管理实质。一般在授权时只是泛泛地写上几条责任,即使这样一般也都会流于形式,没有想要的制约措施,导致责任条款形同虚设。管理的开始就没有严格的制度,管理过程中就更加肆无忌惮,有多少人有承担责任的压力呢?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情节是“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 吴蜀联盟后,曹操赤壁大败,逃命至华容道,见此处地势险要认为自己或有脱身之机,不料关羽早已率兵在此等候。这正是消灭曹军,为蜀争光的大好时机,但是关羽顾念旧恩竟然私自将曹操放走。虽然这件事情被后人冠以“仗义”之名,但是细细想来,终究有所不妥。

首先,关羽的职责是坚守此地,消灭曹军,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其次,关羽并不具备释放曹操的权利,但他却偏偏自作主张。私放曹操虽然是本性所致,却违逆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属于没有将分内之事做到位,因为此处岗位职责的缺失导致刘备集团的组织利益备受其害,最终丧失了生存的权力。由此可见,明确权责利的关系,将分内之事做到位是何等重要。

北京某中队王指挥官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刚入伍不久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站岗,哨兵有哨兵的职责,但是有一次因为自己的主观判断将一个没有出示证件的队员放进部队。指挥官得知后异常大怒,问他为什么做不到坚守职责,他怯生生地给出一个这样的答案:“那个人看起来像我们的队友……”这个“看起来”已经是毫无意义的解释了,指挥官便对他讲到一个故事:

在军营门口,一位将军被哨兵拦住,理由是他没有出示证件。尽管将军自报家门,但固执的哨兵依然立正敬礼,说道:“首长,请出示证件。”将军致歉地说道自己忘记携带证件了,并希望哨兵能够让自己进去。没想到,这位哨兵依然执拗地说:“首长,没有证件的人不得进入,这是我的职责。”

他们的对话被路过的军官听到,那位军官便上前对哨兵进行斥责:“这是司令员,你不认识吗?”哨兵指着旁边写着“请您主动出示证件”的标识说道:“对不起,即使司令员也要出示证件。”在场的队友都认为哨兵的固执可能会遭到司令员的批评,出人意料的是司令员却满意地点点头,夸奖哨兵做得好,并承认自己被他忠于职守的品质所打动。后来,这个哨兵凭借着恪尽职守的精神终于被提拔为军官,成为军中典范。

这个故事也让当时还是哨兵的王指挥官深受触动,在日后的执行任务中他坚守岗位,时刻坚持一丝不苟的作风,这才有了成为指挥官的机会。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矛盾较难以化解的现象。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员工与管理者以及高层管理者之间,种种矛盾的根源在于企业的权责利没有有效划分和清晰界定。权责利不清导致企业产生内部矛盾,员工积极性不高,管理者责任心不强,人才不断流失,内耗不断加剧,致使企业战略不能实施,企业经营目标不能实现。

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虽然在具体运作的实际层面上都或多或少地对部门的权责利进行了规定,但对其管理者的权责利却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界定。

其一,由于对管理者责任界定不清,在运营中各部门就会出现争功诿过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大家都相互扯皮和推脱,不愿承担责任。

其二,由于对管理者的权力界定不清,在实际操作中授权不明确,结果导致产生权力滥用和越权指挥的现象。

其三,由于对利益的分配不公平或不透明,在企业中出现了不同层次、不同人员的利益纠葛,失去公平感的人在工作中就很难调动起积极性来,致使企业运营效率下降。

企业管理中的责权利不明晰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方面是历史原因。中国历史文化对现代的管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的国家管理中经常出现授权不当威胁皇权的现象,较为典型的有宋代的相权超越皇权、东汉的外戚专权和明朝的宦官专权等。

在传统管理文化的影响下,很多企业即使想放权,也会顾忌自身权力的削弱,这就出现一种情况,当局不愿过分清楚地界定下放的权力,且时不时地插手下面的工作,从而导致矛盾的产生。

另一方面是由企业的现状。这种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企业缺乏足够的、匹配的人力资源,现有的管理者不能承担权力所对应的责任,使上级管理者不得不插手,结果导致了权责交叉,又致使利益分配产生冲突,无法达到最佳状态,最终导致企业矛盾产生。而有的企业是由于组织构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合理的构架导致权责利的划分难以实现,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总之,无论是历史原因还是现实原因,都是由于权责利划分不清产生并加剧了企业内部矛盾。如果不能有效地划分和清晰地界定企业内部尤其是管理层的权责利,必将会导致企业内部矛盾更为严重,大大制约企业健康发展。

因此,要解决责权不匹配的问题,必须在授权的同时,强调相关责任,并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对责任人加以约束。这样才能使权力与责任匹配,减少管理中的损失,推动管理落到实处。

 

作者:寇北辰   来源:中华品牌管理网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你的思维层次!

有时候,我们已经够努力了,却还是看不到生活有所改变的迹象,内心就像陷入了一个迷宫,迷茫而焦虑。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
那如果这个层次的思考失效,我们又该如何找到出路呢?

0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到一种人生无解的怪圈中。你很穷,然后紧衣缩食,结果却依然入不敷出;你很胖,然后拼命节食,结果却依然大腹便便;你很忙,然后天天加班,结果工作成效依然不高。你会很无奈地发现,自己努力做出的改变,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这就像推磨的驴子,因为被蒙住了眼睛,所以它不停地一圈一圈地拉着磨。它感觉自己是一直在往前走,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但事实上,它一直在原地打转。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将一束光投注在墙上,形成一片光亮的区域。

然后,把你的手伸到光源前面,结果在光亮的墙上就会出现你手掌的影子。

这时候,如果想要改变墙上影子的形状,你可以直接在墙这个平面上对影子做任何修改吗?

显然你是做不到的,我们只能回到立体世界的你这个人面前,改变你手掌的姿势,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影子的形状。

墙上的影子,处于二维平面,而现实中你的手,处于三维立体世界,影子只是三维立体的手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射。

如果想要改变二维平面的影像,就得要上升一个层次,到达三维去做改变。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

你很穷,要求自己少买衣服少花销,能走路绝不坐车,有朋友在绝不主动买单,你会为自己省了几块车钱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真会过日子,也会因为贪了别人的便宜而觉得自己聪明。

可是,你从来也没有意识到,你眼下的生活被太多琐碎的事情所填满,内心被各种鸡毛蒜皮的算计所占据,这反而让自己可控的时间越来越少,身边的朋友也渐渐疏离。

其实,你的穷,是一种心态上的穷,思维宽带太窄,自控力稀缺,真正能让你富足的,是摆脱你的『穷人心态』,懂得长远地为生活打算。

你很胖,要求自己每天痛苦地节食,可是你总是会不经意地在某一天,经过一番纠结犹豫之后,选择到一家火锅店大快朵颐,结果回到家一称,体重又回去了。这时候,你又会跟自己发狠誓,下次绝对要管住嘴。

可是,你从来也没有意识到,节食减肥只会让你的潜意识降低你的新陈代谢率,这会让你减少消耗,反而不利于减脂。而真正能够帮助你减肥的,不是管住嘴,而是借助饮食,运动的规律性来加速你的新陈代谢率。

你很忙,天天周旋于各种会议,报表,为了赶上进度,加班加点,可是,这样连续几天的加班之后,你又开始陷入一种需要休息调整的状态,这时候你会开始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把事情往后拖,结果当别人来催你的时候,你又开始进入下一个加班周期,奔波忙碌。

可是,你也从来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周而复始的繁忙状态只会让你陷入一种高效率的假象中,你的工作并没有因此变得出色,反而因为紧张忙碌而漏洞百出。

真正能让你摆脱工作负循环的,不是加班加点的穷忙,而是懂得做好计划,提升能力,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

人的思维是有层次的,你眼下的难题,往往需要提升一个思维层次来解决。

02

一个人的认知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脑子里可能存在着各种声音,想法,评判,而外界成千上万的讯息也在不断地涌入大脑,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下决心做出一些选择,行动,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因为内心的无序,精神上的熵增半途而废。大部分人都容易陷入思维的瓶颈,不确定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有效,不知道自己的改变能不能持续,至于短暂利益和长远考量之间的取舍,更是无从抉择,整个状态就是困惑,纠结和迷惘,从而当下的难题也自然成了一团迷雾,无法看清楚其中的关键。不过,尽管思维有其复杂性,但是当我们的大脑在思考和决策的时候,还是有其不同的逻辑层次.

价值观层面

价值观,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一套信念拼图,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看待周围事物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我们在这个思维层次上的思考往往是:

  • 为什么做(或者不做)这件事情?
  • 这件事情重要还是不重要?
  • 这件事原本应该是怎样的?

能力层面

能力层面,则与一个人在现实中能有的选择相关,每一个选择都是一种能力,所以选择越多,能力越大。比如,你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很强,那你就能够选择当英语老师,也可以选择做同声传译。

行动层面

行动层面,指的是“做什么?”,“有没有做?”,即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是指我们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

环境层面

环境层面的思考,包括了对所有身体以外的条件的感知,比如,人,事,物,地点,金钱等等。在思维的层次中,每一层的思考都会对下面的思维层次产生影响,而更高层次思维上的改变,将会向下传递,从而在低层次上产生相应的改变。

层次越低的问题,越容易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多是环境及行为层次的问题,当问题是在信念价值观的层次的时候,解决起来就更为困难。

一般来说,一个低层次的问题,在更高的层次里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反过来说,一个高层次的问题,用一个低层次的解决办法,则难以有效果。

就像有的人生活窘迫,大部分时候他都只是从外界和行动的层面上去思考,认为大环境不好,个人的努力还不够,但这样的思考却并不能真正解决一个人贫穷的困境。

但是,如果用思维逻辑层次来推演,往往就能找到更本质的原因。

首先从环境层面来看,他周围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富足,而且现在的互联网社会让彼此之间的连接和沟通都更高效,当下环境在历史上来看反而是一个更好的致富环境。

从行为层面来看,他目前很拮据,爱贪小便宜,只懂得索取,不懂得给予,甚至愿意牺牲宝贵的时间来换取金钱上的节约。

然后从能力层面看,他没有专精的技能,找不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也没有领导力,亲和力与他人很好地合作。

对此,他在价值观层面的信念往往是:

财源供给有限,我和他人是你争我夺的竞争关系,而我花钱时,钱就少了,我必须减少支出才能拥有更多财富。

简单地推演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上一层的思维模式是直接影响着下一层的思考方式的。

当他把这几个层次的思考都理顺了之后,再从高层次到低层次对思维模式进行重新定义,那就有可能真正地改变现状。

这时候,他可以先从价值观层面来重新定义信念——我们只要有高价值的能力资源,就可以交换到足够的金钱。

基于这个信念,他就不再把精力放在金钱上,而是放在未来发展的战略上,提升自己的能力价值,让自身的高价值来吸引金钱流向自己,而他后续的行动上也会变得开放,懂得与他人构建双赢的关系,愿意在自己身上进行投资,而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加有利于他的个人发展,从而让人生进入一个正循环。

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进行改变,往往才会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产生质的变化。

03

关于提升思维的层次,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时间这个维度纳入考量。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容易高估短期的收益,而低估长期的价值。但是如果加入时间这个维度,那大部分事情就容易变得清晰明了起来。在美国华尔街的游戏规则里,一家公司每个季度财报上的数据都得要足够亮眼才会获得资本的青睐,因为他们注重的是短期利润。

不过,『亚马逊』公司却不以为然,反而选择以长线思维牺牲短期利润来获取增长。在『亚马逊』CEO贝索斯的观念里——所有只能产生短期利润的项目都不重要,无论现在多赚钱!能够产生长期现金流的项目才是最重要的,无论现在亏多少钱。

在他看来,如果在你做的每件事情中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会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而如今,『亚马逊』颠覆了书店,把美国最大的书店巴诺击败了;也颠覆了超市,它的市值超过了美国前10大零售店的市值总和;甚至颠覆了计算能力市场,其作为一家电商,居然进入到云计算的行业,而现在Oracel,IBM,惠普,Dell等等这些世界有名的传统计算公司巨头的市值加起来,都不如『亚马逊』。

而贝索斯自己,在2017年3月也超过巴菲特,成为世界第二富翁;在2017年10月28日,身价飙升至近千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其实,一个人对于时间的认知,往往决定了升维思考的高度。

之前有个同学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当年『小米』公司招募初创核心成员,结果他没有选『小米』,而是去了『微软』,现在『小米』上市了,他后悔错失了财富自由的机会。

其实这种选择,往往就是只看到了眼前的短利,而忽视了时间维度上的升维思考。

如果他能够从10年的跨度来看一家公司的长远发展,那往往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因为从更长的时间上来考量不同的选择,很多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不值一提,关注的焦点反而更多是公司是否具有高成长性,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阶层跃迁,财务自由的机会。

  • 如果你准备投资理财,不妨从更长的周期去考虑,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稳定的复利效应;
  • 如果你准备学习成长,不妨确立一个长远的目标,给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践行的动力;
  •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妨从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思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当把思考架构于时间之上,我们的思维视角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04

从低层次的思维模式,逐层往上探究高层次的思维模式,这样一种升维的过程往往能够挖掘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同时结合时间维度进行思考,则会让我们更清楚事情未来的演化方向,明晰自己的选择。当我们处于一个更高的维度,也就拥有了『降维攻击』的能力,它让我们从眼下的困局中跳脱出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世界,原来的问题也就随之迎刃而解。

这就像在玩游戏,打不过敌人,打不过怪兽,你非常郁闷,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你就需要去升级自己的装备,添加各种技能属性,这样才能提升你的战斗力,对比你装备差,战斗力比你低的对手进行降维攻击,从中获胜。

其实,提升了思维的层次,你就对现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你拥有了更高的视野,看清了事实的真相,从而改变现状也就是成了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场长途跋涉的旅程,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片浓雾,不知所向,这时候,如果我们试着爬上一处高地,对照着手里的那张信念地图,往往就能辨别出旅程的方向,然后继续鼓起勇气,耐心地走下去。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周而复始地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用『升维思考』来『降维攻击』,从而完成人生中的破局。

作者:Windy Liu   来源:自言稚语(ID:selfgrowth-handbook),探索人生哲学,关注自我成长。

深度丨马云、任正非、雷军如何玩转“合伙人”?这篇终于讲透了!

01. 马云:未来是合伙人制度的竞争

我们经常讲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马云提出未来不是人才的竞争,而是合伙人制度的竞争。马云把合伙上升到一种机制制度,为什么?首先是要烧钱的,大量的资本投入,客户优先。烧钱势必减少创始人在整个企业股权之中的比例。按照传统同股同权,最后创始人股权就会稀释到在企业组织中没有话语权的地步。

合伙人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突破传统股权制度,美国资本市场承认同股不同权,人力资本具有比货币资本更大的话语权。所以阿里的整个团队可能只占到整个股权的不到10%,但他在企业之中的话语权超过50%以上,尤其软银是最大股东,把其所持有的不低于阿里30%普通股的股票权置于一个投票信托管理之下,受马云及蔡崇信支配。这种模式就是AB股结构。这种结构有钱的出钱,有能力的出力,这就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这证明创始企业家与人力资本不仅要获得价值权,同时要保证核心人才队伍对企业的控制权。

所以合伙人也是分层的,马云和蔡崇信是永久合伙人,普通合伙人有30多个,还有荣誉合伙人。这样就保证创始企业家在引入大量资本,帮助它完成市场布局、商业模式形成的过程中,保证人力资本不仅有价值权,还拥有控制权。

02. 任正非:占股1.24%,但能100%“控股”

1990年华为就搞了员工持股计划,但后来在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动非常快,很多人才走了以后他继续拥有这个公司股权,分享企业剩余价值,这对企业发展来讲是不利的。

所以1997年华为把员工持股计划做了改造,叫虚拟股权计划,实际上是利润分享计划,你在这干就有,你离开企业,对不起,公司以净资产的方式把股权收回,剩余股权再卖给新员工,这样就使得企业内部退出的人,不再为企业做贡献后,就不再分享企业利润,不再靠股权吃饭。这样有利于企业不断有新人能够参与到公司股权。所以股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华为股权1997年做了股份制改造以后,本质上是利润分享计划。

但这几年华为又做了改变。很多高管、老员工拥有公司股权以后,他的股权收入超过了现实公司的奖金,这样很多员工只做好本职工作,继续混日子就能拿到很高的收入。

于是华为又搞了一个叫获取分享制,股东每年分享利润要减少,把每年创造的大量利润收益,以奖金利润分享的方式,分享给当年创造价值的人,规定股东每年只能分享利润的25%,简化股东收益,75%要通过奖金分享给当年创造价值的人。这就激励了更多的人,你必须在当年创造高价值,不能只靠股权获取收益。

实际上华为这套机制就是激励人持续不断的奋斗,你只有持续为企业做出贡献才能获得企业的价值,光靠股权,如果不持续奋斗,你的收益最少。

任正非虽然个人只占1.24%,但某种意义上他是100%“控股”,因为大家拿的都是虚拟股权,只是利润分红计划。实际上是老板让渡了个人利益,但实际上对公司是100%控制。另外通过获取分享制,不让那些拿高股权的人收益越高,而是承认现实和未来的贡献,不承认过去的贡献,过去的贡献我已经给了你收益。所以华为现在采取的获取分享制,不断激励着员工不断去奋斗。这种机制我把它称之为持续奋斗机制,你只有持续贡献、奋斗,你才能获得分享。

03. 雷军: 五个海归+三个“土鳖”

事业合伙制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普遍所采用的一种企业成长机制。就像小米雷军讲到的,单打独斗已经成为历史,未来创业的趋势将是合伙人制。未来企业单靠一个人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它需要最优秀的人才能够凝聚在一起。

拿小米来讲,它是五个海归+三个“土鳖”——八个独当一面的合伙人共同组成的,找到最聪明、最能干、最合适干、最有意愿干的创业人才。创业团队需要有创业心态,他愿意拿低工资,愿意进入艰苦创业的氛围中,愿意掏钱买股票,所以小米雷军讲合伙制是企业最佳的凝聚人才、凝聚团队、抱团打天下最主要的合伙制方式。

04. 真正推进合伙制,要回归到八个字

一个企业要真正推进合伙制,我认为首先还是要回归到最基本的价值理念上去,这种价值理念我把它归结为八个字:共识、共担、共创、共享。

第一个要素,一个企业推行合伙制最主要的是要有共识。

企业要推进合伙制,一定是一个使命与价值驱动型组织,大家一定要有战略共识,文化价值观必须认同,有共同的使命价值观。要合伙,道不同不相为谋,首先要解决“道同”的问题,只有通过解决道同才能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大家才能真正建立起信任机制。所以合伙制的一个前提,就是大家有共同的使命。

另外,它必须是价值驱动型组织。所以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老板一定要改变观念,就是要真正从个人能力到组织能力实行合伙制,首先要实现从“企业家的企业”到“企业的企业家”,这样才能做到抱团打天下。合伙制要有企业家精神,在共同使命追求下,最重要的是人才信用与组织信任价值,也就是所谓的背靠背信任。人才信用价值与组织信任价值成为组织最重要的核心资产。

所以合伙制最重要的要建立人才信用体系与组织信任机制,所以它需要有更强的文化纽带和长期承诺,不光是短期承诺。这是我们所讲的共识是前提,小米提出首先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愿意创业的人,这就是最有能力、最有意愿、最有价值趋同的人,大家才能一起抱团打天下。所以我觉得首先共识是前提,这是一个要素。

第二个要素,合伙制最重要的还是要共担。

所谓共担就是共担风险,共担治理责任。过去理解的合伙制我只出力不出钱,但实际上真正的合伙制是又要出钱还要出力,还要出资源,合伙制一定是建立自我施压与担责的体系,因为合伙制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之间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由雇佣关系转向合伙关系,或者是多重泛契约关系。

所以企业内部要建立新的规则,首先既要出钱又出力,还要共担责任,合伙制企业需要组织建立平台体系。同时,组织内部核算单位要化小,平台化管理,核算要化小,平台责任与小微责任,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数据上移、责任下沉、权利下放、利益共享机制,我觉得还要加上独立核算,核算一定要到位,建立核算体系,把每个人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核算出来。数据上移是信息要对称,责任下沉就是大家承担风险,承担共同治理责任、绩效责任,才能做到权利往下放、独立核算,最后才能做到利益共享。

第三个要素,共创价值。

企业内部来讲,每个合伙人之间各有能力,把每个人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企业要建立价值驱动要素联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各个业务单元合作协同创造价值,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真正形成所谓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循环。我们今天谈合伙制不简单是一个分配问题,或是长期激励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真正形成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一个有机循环,一定是持续创造价值的奋斗精神,要依据贡献实现动态合伙,还有退出机制。

所以合伙制很多时候要有退出机制,当你为企业不能做出贡献的时候,或者你贡献越来越小的时候,合伙机制要动态调整。当然,有的创始人,比如马云就是阿里的永久合伙人,但对于绝大部分合伙人来讲一定是动态的。谁退出,谁可以增加在企业里面分享的份额和话语权,要靠评价机制。

所以企业最关键的要建立核算体系和评价机制,然后才是价值分配。如果没有这个,合伙制很难推行下去。

第四个要素,共享。

所谓共享其实就是剩余价值共享、信息与知识共享、资源与智慧共享,不是简单的利益共享。组织内部不光是利益分享,更重要的是信息与资源共享、资源与智慧共享,真正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共享体系。

企业一定是平台化+各个自主经营体,加各个独立核算制,一定是共享平台建立加一个一个的价值创造体,还有自主经营体。在腾讯叫项目制,在华为叫铁三角,实际上就是平台+所谓的价值创造体。

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总部没有平台体系,总部机构设置是过去传统的职能,人力资源、财务,顶多有战略加审计等等。

其实,在总部要发育的就是共享平台,华为有十大共享平台,美的这次改革是789工程,7个平台、8个职能部门、9个事业群。我们现在的企业缺的是平台,整个组织机构设置里边没有平台建设,只有专业的职能建设。这是下一步企业要推行合伙制的关键所在,就是企业给合伙人提供资源配置平台、服务平台,各个价值体在这个平台体系上获取资源、服务客户、创造价值。

从这点来讲,共享不是单纯的利益共享,是基于平台的信息与知识共享、资源与智慧共享。所以共享平台加价值创造体是推行合伙制最核心的东西。

05. 合伙制是构建新的商业文明

企业合伙制不是简单的激励手段,是构建新的商业文明,涉及到企业战略转型,涉及到企业治理体系的优化,涉及到你的业务模式创新,涉及到你的组织人的关系重构,也涉及到组织变革。

所以我们真正推行合伙制不是简单的设计一个制度,然后做一个方案出来。一个企业真正要推行合伙制,我认为第一个要素就是企业家本人要进行转型,中国企业家首先要实现八大转型。

从所有权角度,过去企业就是我的,合伙就是我们的,这个观念必须改变。

从组织文化角度,过去老板文化,现在真正打造共享的组织文化。

从价值评价角度,过去是老板评价个人,现在一定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从组织规则敬畏感的角度,过去对老板敬畏,现在要敬畏组织规则,敬畏法则体系。

过去的决策是靠老板个人,现在要运用群体智慧。

过去企业家关注的是盯住人,现在关注的是人背后的机制制度建设。

过去是对老板负责,现在是对组织负责。

过去人生价值目标追求是做生意,现在是做事业。

第二个必须要改变的是你的战略思维,我们的战略思维逐步要从单一的竞争的战略观开始走向生态战略观,企业的优势一个方面要打造核心能力优势,另外一个方面,要建立生态优势。另外,企业内部各个价值链之间一定是建立共生,打通产业价值链,实现价值链有效运作,企业内部的模式一定是平台化共生,我很认同这个模式。另外是企业的战略,你的内在战略驱动能力必须从过去的低劳动成本优势,低劳动成本驱动,粗放资源驱动,真正走向创新与人力资本驱动,你的驱动因素必须要变。

第三个,公司治理,要建立新的公司治理文明。所谓新的公司治理文明,过去企业治理主要谁说了算?股东价值优先,股东价值最大化,现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对等共决的治理关系。这个是必须要改变的,过去是一种委托代理契约,现在是合伙契约,泛契约。过去人力资本是承担信托责任,现在不仅分享剩余价值,还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有话语权。而且人力资本是劣后分享。企业要建立新的治理文明。

第四个,企业要实现合伙制必须要独立核算,必须价值驱动。这个价值驱动是我们整个业务体系必须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开放合作,跟你的合作伙伴之间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竞争关系,可能是竞合关系,是联盟契约关系,过去是交易关系。整个业务体系,尤其你的营销模式,如何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第五个,从组织结构来讲,必须平台化。企业内部来讲,指挥系统是要各个合伙人承担责任的,这个时候就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协同,企业内部规范从过去的刚性规范真正走向柔性协同,企业内部是有序规划,鼓励创新,鼓励每个合伙人去发挥他内在的潜能和创造性。

 

合伙制一定要打破过去把人固化在某一个岗位上,要尊重个体力量,个体通过链接和交互左右,可能会产生倍加的能量,积累的能量。所以企业要去中心化,去威权化。从战略到公司治理上,到业务模式创新上,到雇佣关系上,如果从雇佣关系走向合作关系,从管理控制走向授权赋权,如何从过去简单的工作契约走向承诺契约,从过去的薪酬分配走向权益分享,从过去的绩效优先现在要做到工作生活的相对平衡,这些都对战略、公司治理、业务模式创新、人力资源机制、组织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所以合伙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合伙制可能会成为企业全新的管理发展机制。

你能当领导吗?其实取决于这3点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当领导的潜质,主要是观察其领导力的强弱。其实,领导力是可以练出来的,威仪、用人、决断力,这是领导力的三个关键,把握了这三点,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有人说,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个蝴蝶效应理论试图说明: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未来状态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实,蝴蝶效应理论对于领导力同样适用。只要能找到领导力的几个“蝴蝶效应点”,神秘的光环也就随之消失了。

要找到这三个至关重要的蝴蝶效应点,请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看起来像个领导吗?你能容得下高人吗?你是敢拍板的人吗?

1. 你看起来像个领导吗?

领导力的第一个蝴蝶效应点,就是威仪。

何为“威仪”?行走坐卧让人看起来很舒服,这叫威;行走坐卧都有尺度,这叫仪。领导的功夫要内外兼修,从别人眼里来看,一个人是不是领导70%取决于外在的威仪,有“眼”的人,看你威仪怎样,就知道你得道多少。

里根作美国总统时,有时与幕僚们开会直到深夜11点,累得筋疲力尽。但是当他一返回官邸,就下意识地挺直腰板,挺起胸膛,恢复平时精神抖擞、春风满面的样子。因为常有记者等候在这里准备采访他。

领导的威仪,在于有意识地培养。时刻提醒自己:要表现得像一个领导。领导好做,只要你“装”的像个领导;领导不好做,因为要“装”到骨子里都是领导,让你的“威仪”在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才算有真“功夫”。

我曾细心观察:为什么有的领导说话我们无法质疑?为什么有的领导却要苦口婆心、口沫横飞,下属还不愿全力行动?这时候全不在你说的内容,而是你说话时的威仪。

 

2.你能容得下高人吗?

领导力的第二个蝴蝶效应点就是用人,有没有容人的胸怀、用人的能力。

真正有大成就的人,都懂得网罗人才、为己尽力,共同完成自己的大事业。

刘邦斩白蛇起义时,他的宏图是要一统天下。而项羽起义主要的目的是要当西楚霸王。于是,要一统天下的人,就能广泛地任用贤才,刘邦麾下有张良、韩信、萧何等高士。而项羽重视的是自己做霸王,身边只有亚父范曾,再无高人。

刘邦在平定天下之后,自己总结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练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也许谋事不如子房,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就一代霸业,因为他善于用人,整合几位核心将领与谋臣的才能来完成自己的事业。

领导者的成就不决定于自己的能力,而决定于麾下是否容得下高人!永远都要记住:成功的领导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3. 你是敢拍板的人吗?

领导力的第三个蝴蝶效应点是:决断力。

《薛文清公从政录》中有言:“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不明固无以知事之当断,然明而不断,亦不免于后艰亦。”这段话说的就是决断力。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当具备当机立断、把握机遇的能力。只要自己把事情审查清楚,计划周密,就不要再怀疑,应立刻果断地行事。

领导人无论在各个领域成长都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决断,有些是非常艰难的,可能需要在人性、感情、欲望、利益、良知等大是大非上进行抉择。

古人云:处事有疑,非智也;临危不决,非勇也。优柔寡断,不管是一般人还是领导人,都是性格致命的弱点,不仅会导致无法实施领导行为,还会损害你在下属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己被信赖的程度。

领导者必须养成完善的信念与价值观体系,才能做到当断就断!

威仪、用人、决断力,这是领导力的三个关键,把握了这三点,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领导力不是少数人才有的天赋,更不是多么神秘的东西,只要通过有意识地训练,人人都可以达到渴望的职业高峰。

 

本文作者:刘剑,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中国,有3000万“雷军”在假装淡定

许多人都只见到了老板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忘记了,这背后有多少艰辛和酸楚。

老板,是一个门槛最低的职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注册企业数量接近1.4亿。即便去掉1/4的僵尸企业,1/4的个体户,再加上1/4国有和外资成分的企业,仍然还有3000多万个老板在坚持创业。经常听到有些人在问:“做老板是一种什么体验?”这个问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果有人真感兴趣,推荐你去看看前几日刷爆朋友圈的小米内部纪录片《一团火》。

很多人看完这段视频,都说心中燃起了一团火。而我看完以后,坦白讲,却觉得自己心里含了一块冰。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即便是像雷军这样备受推崇的商业奇才,当他9年前创办小米时,几乎也没人相信这个疯狂的想法。

相比其它3000万个老板而言,雷军显然是成功的,但换个角度看,雷军也染上了更多焦虑,因为他比任何人都输不起。

比如,在小米手机部的宣誓大会上,他曾多次肩负着压力对大家说:

“今天的小米千头万绪,每一个都需要时间去解决。不要奢望我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就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大家给我多一点点的耐心…”

是啊,耐心,对老板而言仿佛是最没成本的事情,但换做员工的角度,等待却是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

毕竟,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未来,赌在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上。

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个人叫雷军,而把“小米”做上市的雷军只有一个。

换言之,中国至少有3000万个老板想成为“雷军”,可做着做着他们才发现,自己没有“雷军的命”,患上的只有“雷军的病”。

1. 真把自己当老板的人死的最冤!

打工的人梦寐以求当老板,心想当了老板就能够“诏令天下”。可倘若抱着这个想法做了老板,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因为老板只不过是个岗位角色,而且这个岗位要求你不能公然偷懒、不许随便辞职。

如果说以前你是给一个人打工,那当了老板你是给一群人打工。好比俞敏洪曾说过,企业的发展要平衡好三大块:权力、利益和人情。

早期他请徐小平、王强回来共建新东方,每人分管一个领域,自己赚钱自己花,所以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可后来,随着新东方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需要进行公司化改造,这时候很多人就不愿意了。

因为面对利益的变动,多数人都会有心态上的失衡:

“凭什么同样是付出,他却比我拿的多?”

“凭什么我能力比他强,却要听他的?”

“凭什么咱俩关系好,我还要干的最多?”

公司小的时候,很多矛盾都会被掩盖;一旦公司大了,所有问题都会被暴露出来。所以,中国老板的难处之一,就是需要不断地权衡与界定利弊关系。

“不懂处理人性的老板,多半死的冤枉。”

倘若只是不假思索地认为自己与员工是雇佣关系,结果迟早会遭人唾弃。

有能力的会拍拍屁股走人,去拿更高的薪水;没能力的会消极怠工,拿了钱也不好好干活。

尤其在这样一个弘扬个性的时代,你以为你自己是老板,其实你对很多人而言只是个“提款机”。

只不过,有的提款机懂得人性,有的提款机只会故作淡定。

2. 当了老板还要面子的人, 死的最痛!

在中国做老板,你先得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换言之,你必须能忍受住质疑,大大小小的质疑。

比如你不仅要坚定,而且还要坚定地不要脸,因为在你成功之前,会时不时地有人过来劝你“改邪归正”。

好比小米在上市前的两年,负面新闻层出不穷,2016年手机的销量跌出全球前五,销售额比前年下滑36%,不断有人出来质疑雷军的多元化战略。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老板只是个负责吹牛的人,因为他技术没有三蹦子强,市场没有王二嘎牛,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站在台上能装花瓶。

于是乎,很多能力强的员工都会觉得:没有老板我照样行!

这个时候,你若是一颗玻璃心,就是再有实力也会被人嫌弃。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老板,像面子这种奢侈品,你有多远就得扔多远。

因为在你创业的过程中,会听见无数质疑的声音:

“我敢说这项目撑不了多久,顶多仨月。”

“这事情靠谱吗?快别跟着他瞎折腾了。”

“我觉得咱公司快黄了,要不要抓紧找找下家?”

“老板好几天没影了,是不是跑路了?”

相比功成名就的励志故事,人们更喜欢看到一个人的没落。

这也是为什么76%的中国老板患有重度焦虑,位列全球第一。他们在阿玛尼装点的光鲜外表下,有着山寨工厂一样不安的灵魂。

好比当了老板的人就成了双子座,不断在自我肯定与自我怀疑的两种状态中往返穿越。上一刻还觉得自己太牛逼,下一刻就觉得自己完蛋了。

所以,在中国做老板,若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你迟早会被现实这把锤子敲得稀碎。

3. 一心只想发财的老板, 死的最快!

创业是场赌博,输赢各占一半。成功的路径只有一条,失败的姿势确有千千万。

比如不懂放权的“过劳死”、过于放权的“放羊死”、不会变通的“安乐死”、过于变通的“意外死”,还有任人唯亲致死的,以及选错合伙人死的…

记得曾经有一个老板对我说,你看,越是那些豪言自己将要成功的人,自己越是偷偷承受着更大的危机。

比如你在北上广深的创投会上,能看见形形色色的小老板。他们忙着融资、路演、交换名片,扬言自己有一个绝佳的模式,只要有资金就能迅速把公司做大。

可事实上,在诸如招商、风投、私募、并购、IPO等这些看似高深的商业名词背后,却道出了99%的企业“差钱”的真相。

中国的老板,真正敢说自己不差钱的,绝不会超过0.1%。

缺钱不仅仅是小老板们的现实,也是许多大公司的噩梦。

比如现在如日中天的网易创始人丁磊,谈到自己创业的艰辛同样无法免俗。

1997年网易诞生,正值互联网公司密集发芽的时代,腾讯、搜狐、新浪相继问世,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2000年,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还不到一年,就遭遇互联网泡沫全速破灭,网易的股价甚至跌到53美分,致使丁磊一度想将网易卖掉。

若不是当时财务审计出了问题,资方撤回了收购协议,估计如今的网易早就挪出了大众的视野。

所以,虽说办公司赚钱是天经地义,但事实上,公司越大往往也就意味着越大的负债,资产不断地追加,不是你想停就能停。

因此说办公司当老板,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但反过来讲,倘若是用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老板而言往往也都不是问题。

比如很多人在办公司之前,都幻想着自已一夜成为富翁,可真等当了老板后,第一个发现的,往往就是“财聚人散,人聚财散”的道理。

换句话说,在企业的初期阶段,赚钱对老板而言,首先是种义务,最后才是权利。

因为如果你赚钱只是为了个人享受,那就免不了别人这么想:

员工:“我拼死拼活干,凭什么才拿这么少。”

股东:“我出钱又出力,怎么才分这点钱。”

供应商:“没预算没钱,鬼才相信你!”

合作伙伴:“帮你那么多,咋不知道感恩呐?”

所以说,钱对老板是把双刃剑,没钱会死,钱多了也会死。

因此,一个合格老板的最佳策略,就是拿着今天赚的钱去赌明天。

4. 没事别想不开当老板!

老板,只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很尴尬的职业。

如果你打工觉得累了,看别人赚钱羡慕了,你可以选择当老板,因为在中国,老板是最有没门槛的职业。

但如果你真的决定当老板了,美国硅谷的顶级投资人本·霍洛维茨曾说:

“在我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时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相信这句话大概会吓跑90%想当老板的人。

但话说回来,当老板也并非一无是处,就是你可以为自己承担一切风险,而高风险也就意味着高回报。

不过,无论你是想当老板还是打工,有一句话是绝对没错的:“用老板的心态去打工,用打工的心态当老板。”

反之,谁要真把自己当老板,谁就死的最快;谁要真把自己当打工的看,谁这辈子就没出息!

 

作者:墨多先生   来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史玉柱:你永远不要轻视一个负债累累的人(深度好文)

01

上班六年,最多可以攒下多少钱?

朋友张大同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负债120万。

虽然在长沙这座非一线城市里,但几年前,张大同参加工作时,月薪就已经过万。父母早早给他买了房,生活相当滋润。

张大同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先是报考了在职研究生。几年间,他报名了十几个专业培训课程。去年,他又贷款买了两套房。签完贷款的合同,张大同已经欠债120万。

今年,长沙的房价开始大幅度上扬。张大同的房子,价钱翻了一番。因为拿到了硕士学历,他在公司获得了提拔。他马上要结婚了,漂亮的妻子,是他在一堂管理培训课上认识的。

消息把我们所有朋友震惊了,但仔细想想,真不突然:如果一个人把钱投资到远见上,投资到自我增值上,即便他暂时负债累累,他最终也会成为那个领跑的人。

02

你永远不要轻视一个负债累累的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有着怎样的决心和安排。

我想到了我的父亲。

在他工作的乡村学校里,他是唯一整整二十年负债累累的教师。因为他把所有的工资收入,都投入到我和弟弟的教育培养上。

还在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订了三本月刊,用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在当时的乡下,这实在是件奢侈的举动。

父亲的不少同事,都让自己高中毕业的子女出去打工。他却心甘情愿借钱,抚养我和弟弟到大学毕业,我还读了硕士研究生。

整整二十年过去,现在,父亲的债务早已经还光,我和弟弟都在省会定居。当年许多不能理解父亲行为的同事,都开始羡慕起了父亲。

是的,就算父亲没有高收入,但一样可富养我们。因为真正的富养,就是负债累累,也要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

03

前几天,看商界奇才史玉柱的传记文章,里面提到了他的一段故事。

史玉柱曾白手起家,凭软件成为巨富,却又因好大喜功,一夜之间公司倒闭破产,负债高达2.5亿,成为当时的中国“首负”。

一个细节是,公司刚给高管配的手机,全都收回变卖,整个公司,只有史玉柱一人有手机。

在隐姓埋名的日子里,史玉柱一次次思考这次巨大的挫折,反复思考自己经营模式的得失。

1998年,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万元,开始运作脑白金,后来推出了家喻户晓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3年不到,史玉柱又重新站了起来。

如果没有那次负债累累的经历,史玉柱今天会是什么样?没有人可以做出准确的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会再看到一个比以前强大百倍的巨人,重新站起。

04

有句话说,借钱见人品。其实,欠债更能看出一个人的视野、格局和品性。

为什么有些人,从不贪图一时的安逸?是因为他们知道,所谓的无债一身轻,许多时候只是过度稳定的代名词,过度稳定,本身就包含着风险。所以他们敢于冒险,未雨绸缪,宁愿短期欠债,也要为更好的生活打下“提前量”。

为什么有些父母,竭尽全力,也要把子女向上托送?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用短期的负债,把收入投资到子女身上,才能为子女换来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为什么有些企业家,从不被负债打垮,越负债累累,越有钱?因为高负债,有时候是高压力,也是难得的契机。当许多人被打倒,那些有视野和格局的企业家,往往能够从中迅速爬起。

除掉那些非理性的负债行为,很多时候,我们真的都不能嘲笑累累债务。

05

所以,请你永远不要轻视一个负债累累的人。

网络上的段子说,一个人负债为0,说明他生活安逸;一个人负债5万,说明他有责任;一个人负债20万,说明他了解金融;一个人负债50万,说明他有能力;一个人负债100万,说明他有车有房;一个人负债200万;说明他事业有成;一个负债5000万,说明他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

这种说法,当然不无调侃。但敢于负债,一定是种不坏的品质。

说到底,一个敢于主动负债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对自己和家人未来负责的人。要摆脱屌丝的财务状况,第一步要投资的商品,是你自己,欠债也在所不惜。

刘强东突然出手,保险业即将迎巨震!

当中国四大保险(平安、人寿、新华、太平洋)还守着自己的市场份额,以为稳坐条渔船时,刘强东突然宣布:京东保险,正式登场!

7月25日下午消息,全球保险巨头安联集团的中国部门已经获准将注册资本扩大一倍,并引进京东作为新一轮融资的领投者。

这意味着,继BAT之后,京东也斩获保险牌照!

刘强东正式进军保险行业!

7月24日晚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一份通知透露,京东已经获准投资4.83亿元人民币买入安联中国30%的股份。入股安联财险后,京东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拿下保险牌照。

此次投资完成后,京东将成为安联中国的第二大股东,而安联集团将持有安联中国50%的股份。

安联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于2003年成立,由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单独出资,注册资本8亿500万元人民币,在国内主要经营旅游险、健康险和车险等保险业务。

而德国安联集团,则是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

实际上,京东对保险的野心由来已早。

今年4月,京东就宣布计划买入33%安联中国股份,希望挺进中国的金融服务领域。

2017年,刘强东在京东开年大会上表示京东正在申请保险牌照,高调宣布即将进军保险行业。

2015年,京东就宣称已与四川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四川设立京东互联网财险公司。

在今天之前,京东已有一块保险经纪牌照,但属于中介牌照,只能作为平台卖别人的产品。此次入股,是真正意义上有了自己的保险牌照。

“颠覆”传统保险

去年,京东描述了两大场景,传统保险想都不敢想:

车险:

未来所有汽车,每个部件都是联网的,在你撞车那一秒,京东就已知道哪个部件必须更换、哪个部件只需维修。撞车那一刻,京东的理赔就已经到位;你还没把车拖到4s店,京东就已经把需要更换的配件全部送达。

刘强东曾说,车险欺诈很严重,很多利润被4S店剥走,配件价格不透明。

此刻,4s店可能要睡不着了。

健康险、生命险:

未来,通过基因测试完全能测算出来客户的预期寿命,在什么岁数易患什么疾病,得病的概率是多少。如此,京东对健康医疗、寿险可以做到千人定价,一人一价。

而当下,传统保险开发一个产品,不管张三李四,价格都一样。这必须颠覆,以前5分钟生产2000件衣服是厉害,今后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的衣服才是厉害。

十几万快递员去卖保险!

刘强东承诺:“我不会发展任何一个分支机构,不会发展任何一个所谓各地区的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遍布全国的京东12万快递员,未来既送快递,还担起保险员,可以上门服务或现场勘探定损。”

这下,京东优势便体现出来,躺着赚钱的四大保险危险了!

刘强东:很多中国保险公司挂羊头卖狗肉

“很多中国保险公司挂羊头卖狗肉!”刘强东此前曾发文表示,必须让保险公司回归保险才有未来。

保险业大洗牌

互联网巨头们非常看好国内保险市场。截至去年年底,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浪、苏宁已经入股了12家拥有保险相关牌照的公司,其中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就独占了6家。

保险业正在迎来又一轮洗牌。

阿里

在BATJ中,目前处于领先身位的还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专设保险事业部。从2013年开始,蚂蚁金服通过参股、增资、战略协议等多种方式,已经拥有了互联网财险、相互保险、产险、保险代理等多块牌照,其大名鼎鼎的众安在线保险去年年底已经完成IPO,在H股实现上市,成为国内保险科技第一股!

腾讯

腾讯拿下了互联网财险、寿险和保险代理牌照,并从去年11月开始,借助微信“九宫格”销售保险,由于微信已成为我们社交不可或缺的一个APP,是天然的巨大流量入口,当时成为了现象级事件。

百度

百度相对而言进展要缓慢得多,一直提出要筹建的百安保险公司和一家与太平洋合作的财险公司,目前均未获得牌照批复。直至2017年10月,百度收购了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才获得了保险经纪牌照。现在在百度金融板块,已经可以看到百度销售的保险产品,但是数量有限。

京东

京东起步较晚,现在刚以入股安联保险的方式进军保险业,未来在保险领域发展可能会更加多元化。

除了BATJ,网易、美团、国美、苏宁等各大互联网平台也对保险牌照虎视眈眈,其中美团已经率先拿下了牌照。

 

BATJ四大巨头的金融布局

BATJ在金融板块的布局也不断提速。

百度金融曲线设立了百信银行,并拥有支付、保险中介和小贷牌照。

蚂蚁金服手握支付、银行、保险、基金、小贷等高含金量牌照。腾讯手握支付、银行、互联网保险、小贷、基金、保险中介等牌照。

京东金融具有小贷、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保险经纪等牌照。

“京东会申请自己的银行,或控股一个银行!”

刘强东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现在我们应有足够信心相信,这并非吹牛。

中国从来不缺创业者,缺少的是敢打破垄断、敢动权贵利益,为百姓着想的搅局者!

威武霸气的银行、保险,永远都没想到,今天要动他们的是一个12年前在中关村卖光盘的穷小子,一群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互联网人。

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

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就不用再醒来的时代!


你,现在醒了吗?

 

综合:21财闻汇

资料:新浪科技、中国基金报(chinafundnews,作者:周悬)、今日说保(todaybao)、券商中国、东方财富网、鸣金网(mingjin-wang)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正所谓:“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也是全球公认的“石油大王”。他曾垄断全美国80%的炼油工业。比尔·盖茨甚至把洛克菲勒视为自己的偶像。

洛克菲勒家族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除了是一位商人,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他将个人事业及成长价值观,通过家训传承给后代。如今,洛克菲勒家族经历100多年,已绵延六代,依然是当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仍未出现颓废与没落的迹象。

這篇整理了洛克菲勒针对事業篇及成長篇的八個定律,供大家參考。

 

事业篇四个定律

01.人心定律

员工不会记得五年前得多少奖金,却会一直记得老板当年的重视和赞美。高薪或许可以吸引来人才,却永远买不到人才的心。一份好的待遇,加上一份信任、尊重,任谁都会踏实做事。

在管理上,洛克菲勒总是以“将心比心”作为重要行为准则。无论对于合伙人、员工,还是商业伙伴,他从不仗着钱财和地位,压制他们,而是以合作共赢为前提,相互扶持。在生意上的友情,远远好过建立在友谊上的生意。

02.效率定律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优秀的管理者不会以个人喜好来判断员工,因为比起自己的喜好,他们更看重的是效率。

每个人都有希望自己可以做自己喜欢及擅长的事,并且渴望从中收获得成就感。没有热情的员工,是难以做出出色的结果。洛克菲勒早就看穿这定律,而他总是能够找到员工的优点和才能,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进而激发他们的热情。

曾经,洛克菲勒有位嗜酒如命的下属,但他怀着一身好口才,善于应变,拥有超强的领导天赋。洛克菲勒认为这些都是企业经营的必备特质,于是将他从对手变成合伙人,甚至赋于重任。后来,这位下属果然不负洛克菲勒的期望,用行动回报了洛克菲勒的信任。

03.弹性定律

优秀的领导人往往是杰出的策略思考者,而非手段设计者。

“策略”具有长期性、弹性制和宏观性三大特质,强调的是一个大方向,而非某个具体目标。很多时候,客户、市场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那些人力、财力、物力成本高的所谓计划,到头来极少被真正执行。

华为公司的創始人兼总裁的任正非曾倡导“灰度理论”,其大意为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有时还会划一个圈。但只要我们离得远一些来看,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在前往走。

04.妥协定律

能够忍普通人所不能忍之事,才能取得普通人无法达到的成就。这个世界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忍耐的人和事。我们必须学会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控制你的判断力,以免做错决定。要记得,冲动是事业的天敌。

早期创业时期,洛克菲勒的合伙人引了一位贵族投资者,他们合谋将洛克菲勒的姓氏从公司名字里删去了。这对任何人来说,简直是让人勃然大怒的事件。当时作为创始人的洛克菲勒也很恼火,但最后他冷静地控制住了情绪。他知道一旦关系破裂,一切都从头开始。洛克菲勒当作没事发生的人,继续埋头苦干。三年之后,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将那位投资人请出了公司。

当然,妥协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如果忍耐能化解冲突,有利于实现目标,那么忍耐就是必要的。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成长篇定律

01.相信定律

马云说,普通人因看见而相信,成功的人因相信而看见。

认知比财富重要,相信自己你就是最好的投资标的。若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事,大概就注定会失败。

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无法将一件事做好,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下意识匹配各种无法做到的理由;相反的,如果我们对达成目标的态度是乐观的,潜意识都会自动搜寻实现它的路径。

因此,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02.交友定律

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多是来自他身边最常往来的六个人的平均值。这虽不太准确,但在逻辑上绝对是个真理。年轻时,最好不要跟两种人交朋友:

第一种是贪图安逸的人。终生任由命运摆布,想着混混日子就算了。遇到问题只会抱怨,而没想要积极改变现状。

第二种是中途放弃的人。或许他们曾想干一番大事业,但随着现实问题或阻力,他们的意志和进取心就逐渐被消磨,就这样草草了事。他们随有一身才华,却掉入舒适区,一辈子碌碌无为。

朋友圈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抱负。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一路同行。

03.玻璃心定律

若想达到一番成就得舍掉固有的偏见与玻璃心。毕竟在这时机,无论是谁,哪怕是总统,都没办法阻挡来自外界的轻视及闲言闲语。

洛克菲勒出身较为穷困,中学时期有一次和同学合影,那个年代请专业摄影师拍照还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洛克菲勒心里非常兴奋,甚至已经想好怎么摆姿势了,后来摄影师却因为他穿得太寒酸,跟身边有钱人同学不搭,将他离开座位。

当时,他握紧拳头下定决心说:“总有一天,我要成为全世界最有钱的人,摄影师算什么,我要请画家给我画像!”后来,洛克菲勒一手创办石油帝国,成为第一个亿万富翁。

从中,我们得知被轻视也可以化为逆袭的动力。很多时候我们遭受轻视,是因为能力还不足以匹配自己的野心。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要靠自己创造的。

04.财富定律

洛克菲勒是个天生的奋斗者,对时间的浪费总是感到厌恶。他总是告诫儿子说:“如果你的生活目标是安逸和享乐,那和猪有什么区别?”

洛克菲勒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绝对不会变富有:

第一种是享乐主义者。只要稍微有点钱就开始挥霍,热衷购买奢侈品、华丽的服装、豪华的汽车和艺术收藏品。

第二种是保守主义者。喜欢把钱存在银行里赚取利息,将钱冷冻起来。洛克菲勒曾说:“我认识的有钱人里面,极少有人靠储蓄发达,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负债而成功的。道理很简单,一块钱的生意,肯定不如一百块的生意获得的利润高。”

结语:

曾经何时,小时候的穷困的洛克菲勒梦想有一天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但他清楚地知道,财富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理想的手段。欲达到伟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你是否保持持续不断的奋斗者的姿态。

伟大的人物就是要不怕吃苦、刚强果敢、奋斗不息,哪怕会跌倒,会失败,也要不断追求卓越。

人生就像骑单车,除非你不断前行,否则就会摇晃着从车上跌落。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成长其实是一种“变态”

成长是指一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修为的提高,是自身不断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放眼古今,那些更有竞争力的或者新生的物种都是随着自然的变化演进而来的,相对于原有的物种,甚至可能是一种颠覆。人的成长也一样,也是一个必须不断改变的“变态”的过程。

一、成长就是放弃

人的本能是追求幸福,追求大众的认同,追求合群的状态,不喜欢孤独,表现上就是热衷获取名利、讨好别人,甚至哗众取宠、人云亦云,结果却往往因此而丢失了自己。

一个人真正要成长是需要放弃那些看似正常却是消磨时光的生活,比如看电视、打牌、逛街、旅游等各种的娱乐,甚至要放弃陪孩子、陪家人的时光,不然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满足个人的成长需要。

现实中太多的人喜欢放任自己的个性,美其名曰“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但是真正的成长却是要放弃个人的很多爱好、很多性格,甚至没了个性,没了生活的享受,所有还保留的性格也都只是为了工作和成长,比如合伙人之间的合伙,表面上看是合伙,一派和谐,其实是真正的妥协,从个性向规则的妥协,让合伙人之间只有工作,最终走向真正的和谐。

如此多的放弃,甚至包括个人的健康,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并愿意承受,所以我们会发现太多的人活了一辈子也没有活明白,人到暮年还活在为私为我、斤斤计较里,因为太多的人不舍得放弃。

二、成长就是痛苦

人的本能是习惯于追求舒适,依赖别人,依赖已经习惯的,排斥陌生的,找借口不去做改变,比如很多人不愿意放弃使用鼠标,说不用鼠标让操作变慢,看似合理的借口,其实是因为不愿改变;很多老板不会用电脑,借口是文科出身不懂电脑,或者是年龄大了学不会了等等;很多人明知道自己有短板,有硬伤,却不去修补,或者自己不懂又不去学,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很多人不喜欢写东西,认为自己写不了,就完全依赖于别人……其实在企业还小、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你没钱请能人,而且你的接触面窄,也很少能见到能人,而真正的能人也未必愿意帮你,所以老板是必须亲历亲为的,就像养孩子一样,无论如何保姆也替代不了亲娘。就写作而言,我个人的经验是只要坚持去写,就慢慢会变的会写。

改变是痛苦的,所以人本能的不愿意去改变,但是人除了感性以外还有理性,所以人要人为的去努力克服自己人性中的短板,尝试给自己设定几个目标,尝试去改变自己、挑战自己,摆脱过去的舒适区,放弃自己习惯的,学会习惯不习惯的。比如中国人大多不喜欢吃西餐,王石也一样,但是王石在哈佛、剑桥学习时却坚持吃西餐,因为他要了解和融入西方文化。这就是一种强制改变,不舒服也要去改变。

一个人的成长和年龄无关,和心态有关。有些人20多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变老了,是人未老心先老,有些人却是人老心不老。我也在尝试做各种的改变,比如我为了追求对品质的理解,全部使用苹果的产品,也从去年开始要求泰山管理学院不再购买笔记本,强制要求员工使用苹果的平板,包括教学设备。当然这些改变和那些优秀的人相比还差的很远。

成长是痛苦的,不仅仅因为改变的痛苦,还因为放弃了很多,人生一定会有遗憾,比如失去了很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也失去了健康,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生的完美其实就是一个不完美的过程,选择了成长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不完美,选择了遗憾和痛苦。

很多人认为,人只要有钱就会豁达、不计较,表面上看好像有道理,其实是他们经历了足够多的痛苦换来的,与钱本身没有关系。

三、成长就是孤独

人都喜欢优秀的人,也一样喜欢自己能做的优秀,但是现实中因为优秀的人可能会抢走更多的名和利,所以每个人又都排斥优秀的人,所以越是优秀的人,人缘越不好,比如乔布斯。而优秀的人也不喜欢笨人,因为他觉的笨人太耽误时间,宁愿读书也不喜欢和笨人在一起,所以人越优秀越孤独,正如叔本华所说:“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现在各种的舆论宣传让人们用财富和名望去定义成功,用成功来衡量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财富和名望,就认为这个人是失败的。但是我们忘记了,一个人真正的成就是他个人的成长,和财富多少、名望多大没有关系,财富和名望只是一种附属品。

任何人,无论贫富贵贱,最终都要走向死亡,企业也一样,再有成就的企业家,他的企业也终究是会死掉的,这是自然的规律,所以不能以结局论英雄,否则所有的英雄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一个人只要能做成事,他就经历了成长,他的人生才真正有意义。

前些年我们都在学小米,后来发现小米不如华为了,很多人就认为雷军失败了;联想这段时间也遇到了些问题,很多人又开始抨击联想不行了,其实我们与他们相比差的太远了,试问有几个企业能做到小米的规格?有几个老板能有雷军这样的成长?用暂时的成败来衡量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狭隘的一件事,也显的自己很浅薄。

中国人有一个毛病——好为人师,事业上多少有点成就的老板,特别容易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当年史玉柱失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以老师的姿态来评判他,史玉柱只是笑而不语。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评判他的人有几个超过他了呢?

成长过程中的孤独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心性。

四、成长就是坚守

成长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行为改变之后的固化,需要坚守,不坚守就没有办法固化,而做成事本身也需要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

凡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那些追求短平快的人失败的概率非常高,因为长的快,死的也快,那些追求不劳而获、追求投入少而得到多的人,更难做成事,也谈不上成长。

坚守的过程是自己内心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练、个人修为的提升,表面上看似乎很坚定,其实内心也在疑惑、焦虑、恐慌,坚守实际上更像一个让自己不断坚定的过程,从疑惑变的坚定,从焦虑变的自信,从恐慌变的坦然。

结语

名利上的成功都是外在的,成长却是一个人内在的丰富与提升,自古有云“内圣外王”,可是太多人给搞反了,只追求外在的成功,忘了内在的成长。当容颜老去、繁华散尽,才发现外在的一切都是一场空,而看淡名利上的成功,放下对衣食住行的层层追求,回归心灵的自由才是真正的成长和幸福。

 

浏览其他文章,请前往Knowledge Base.

教你如何成为危机管理的绝世高手?

在承认失败或缺陷时表现出的谦逊和自尊,是CEO的宝贵财富。抛弃死不认错的旧文化,采纳新的危机应对之道吧。

对于毫无经验的人来说,公共关系(PR)貌似是抛出某个版本的真相手段之一。在现实世界,公共关系也要基于诚实、道德和事实。公共关系的重点往往并没有放在跟客户、记者和具备影响力的人建立信任关系上。不说真话(或者被认为没说真话)会迅速地让公共关系行业的人名声扫地。

反正谎言或令人窘迫的事实是很难不露馅的。不妨想想马克·吐温的那句话:如果你说的是真话,那就没必要去记住任何事

每天盯着互联网的人成千上万,总会有少数人对某个特定的品牌、行业、CEO或公众人物格外感兴趣。只要其中一两个人发现什么可疑的东西,怀疑感就会像滚雪球似地扩大。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谎言,也会引发不信任的狂潮和媒体风暴。由于风险太高,所以在传达真相时不严谨可不行。

 

一旦发生灾害,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其他形式,在灾害持续期间错误带来的麻烦最大。如果你有关于911事件的记忆,当时社交媒体还未像现在这样盛行,你会记得那时候假消息和吓人的影像满天飞,让人们变得更加惶恐不安。当时住在纽约市的人集合起来拼凑出了所知的信息。城市里到处都是失踪人员的海报,不断地提醒你这里发生了什么。人们守着电台广播,CNN成了网上信息的一大源头;那些想要得知最新消息的人不断刷新着网站。时任市长的鲁迪·朱利亚尼(Rudy Giuliani)奇迹般地平复了人们的情绪,彻夜不眠地告知市民最新的消息。处在他那个位置,正好可以传播真实的故事。对朱利亚尼来说,这次危机成了他建立可信度和信任的机会。

实时对虚假信息进行响应

由于信息传播速度过于迅猛,社交媒体既会传播大量不真实信息,也会迅速地加以更正。所以关键是对社交媒体加以监控,并对虚假信息实时响应,从而累积可靠性和信任。

没什么事情能完全按计划展开。大多数人或公司总会在某个时候出昏招。这不等于他们就万劫不复,真正关键的是接下来怎么应对。

如果某个应急预案里不包括道歉,那么注定会招来新的危机。不论是运动员还是广告机构,现实的情况是一切都能传达信息。如今想要完全限制住一个故事的传播是不可能的。相反,卷入丑闻中心的人必须在处理时报以荣誉、直率和谦逊,而且这些都要以道歉为前提——真诚、发自内心的道歉证明你真心在乎丑闻给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道歉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其做法已经演变得非常复杂。

 

从直截了当地道歉,到用幽默来消解人们的批评,像Delta、Domino’s和JC Penney等品牌已经用尽了一切手段。但沙龙网站(Salon)的一篇文章巧妙地指出:“最理想的道歉声明既能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让客户重新登门,又能在公司重新站稳脚跟后及时遗忘。”

俄罗斯网球运动员玛莉娅·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的吸毒丑闻出人意料地成为了一个危机沟通的正面案例。她不是通过新闻发布会,不是通过发言人或上电视挽回声誉,而是本人亲自为没能通过药检给出了直接回应,《PRWeek》杂志称其为“声誉管理的正确案例。她处理这场危机时表现出的大胆、成熟的态度令人大为震惊。”之后她获得了其他运动员的声援,这也证明了过去公关关系圈子里抵赖到底的金科玉律已经过时了。现在需要的是迅速、主动地响应。

与莎拉波娃直接道歉的做法正好相反的例子,就是智威汤逊广告公司(J. Walter Thompson)输掉的那场性歧视官司。智威汤逊的首席沟通官埃琳·约翰逊(Erin Johnson)指控该公司的CEO古斯塔沃·马丁内斯(Gustavo Martinez)违背其意愿触摸自己,且经常发表种族和性别歧视言论。马丁内斯企图将其淡化为各执一词的指责——这种做法早已过时,如今企业内几乎每个人所说的一切都有记录;而且他还是派发言人出来做了一个声明。很快,马丁内斯就辞职了,但伤害已经造成,尤其是对智威汤逊的伤害。

对批评意见“透明”处理

韦克莱夫·让(译者注:Wyclef Jean,拥有美国、海地双重国籍的嘻哈歌手)知道竞选海地总统,给这个国家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影响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事;当然,他也知道要帮助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没有捷径可走。但经过一番挣扎,他在2010年决定走上这条路时,心里清楚自己参选的消息是让经历地震侵袭的海地受到全球关注的最佳途径。当时美国的《时代周刊》在官网上表示:“韦克莱夫·让高调地进军海地政界的做法将整个世界的注意力拉回了这个国家,有利于激励国际社会的捐助者将数十亿美元的物资输送给海地,对该国的灾后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韦克莱夫·让在地震之后立刻聘用了我们,当时笔者就知道,我们的使命是帮助他不知疲倦地追求海地的灾后恢复。笔者所在的团队负责处理观看、支持和嘲笑他的媒体以及有影响力的人,好让他能专心达成更大的目标:让海地成为那些能产生巨大影响并最终扭转海地局势的人最关注的事情。

从海地地震到韦克莱夫·让的海地总统竞选之路因海地官员判定其不具备竞选资格而终结,不管这中间的几个月发布出去了什么样的消息,笔者在他身边学到了几招。有一点比其他经验更加明显,与危机管理的关联最大:承认错误和缺陷,从而大大缓解其轰动效应。

韦克莱夫·让对媒体的坦率、不遮不掩的态度是与众不同的,也能给人带来启发。他没有逃避自己的错误,而是道歉后继续前进。在非政府组织Yéle Haiti基金会引发争议时,韦克莱夫·让站出来承担了责任,笔者听到这一消息时太高兴了。有了韦克莱夫·让的帮忙,我们不仅能毫不隐藏地面对批评,在之后强调Yéle Haiti的积极影响,还能在他参选海地总统的短暂时间内管理他从音乐人到可靠的总统候选人的形象转变。最重要的是,我们成功地强调了韦克莱夫·让及他的组织在帮助海地灾后恢复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本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