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绩效管理?就是会给猫分鱼

主人吩咐猫到屋子里抓老鼠。当它看到了一只老鼠,几个奔突来回,到底也没有抓到。后来老鼠一拐弯不见了。主人看到这种情景,讥笑道:“大的反而抓不住小的。”猫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的‘跑’是完全不同的吗?我仅仅是为了一顿饭而跑,而它却是为性命而跑啊!”

这就是典型的绩效管理问题。

主人想,猫说得也对,得想个法子,让猫也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于是,主人就多买了几只猫,并规定凡是能够抓到老鼠的,就可以得到5条小鱼,抓不到老鼠的就没有饭吃。刚开始,猫们很反感和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适应了这种机制。这一招果然奏效,猫们纷纷努力去追捕老鼠,因为谁也不愿看见别人有鱼吃而自己没有。因此,主人也轻松和安宁了许多,不再日夜睡不着觉了。

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主人发现虽然每天猫们都能捕到五六只老鼠,但老鼠的个头却越来越小。原来有些善于观察的猫,发现大的老鼠跑得快、逃跑的经验非常丰富,而小老鼠逃跑速度相对比较慢、逃跑的经验少,所以小老鼠比大老鼠好抓多了。而主人对于猫们的奖赏是根据其抓到老鼠的数量来计算的。

主人发现了蹊跷,决定改革奖惩办法,按照老鼠的重量来计算给猫的食物。这一招很快起到了的作用。

这就是在销售上的按量提成和按额提成的典型应用。企业总部对于分支机构,分公司经理对于业务经理,业务经理对于促销员,都曾经走过这种由量提成到按额提成的演变和转变。这两种提成制度在企业的不同阶段都曾经有效地提高过中层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都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没有完全的好坏之分,只有相对的适合之别。这是一种纵向的薪酬设置和绩效管理方式。

当然,薪酬设置和绩效管理还必须进行横向对比,也就是说它必须融入到整体行业环境中,否则,就会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或者招不到人才,或者留不住人才。

过了一段时间。主人发现邻居家的猫和自己的一样多,可抓到的老鼠却比自己多得多。他好奇地敲开了邻居家的门。邻居介绍说:“我的猫中有能力强的,也有能力差的。我让能力强的去帮助能力差的,让它们之间相互学习;另外,我将猫们编成几组,每一组猫分工配合,这样,抓到老鼠的数量就明显上升了。”

主人觉得这样的方法非常好,就复制过来。可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一点也不好,猫们根本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每小组抓的老鼠数量反而没有以前单干时候多。

可是问题出在哪里?主人决定和猫们开会讨论。

猫们说:“抓老鼠已经很辛苦了,学习还要占用我们的时间,抓到的老鼠当然少了,但鱼还是按照以前的办法分,你让我们怎么愿意去学习呢?另外,分鱼时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吗?我们常常为分鱼打架,还怎么合作?”

主人觉得猫们说得也有道理,决定彻底改革分鱼的办法。不管猫们每天能否抓到老鼠,都分给固定数量的鱼,抓到老鼠后,还有额外的奖励。

但是仔细一想,还是有问题。小组中有的猫负责追赶老鼠,有的负责包抄,有的负责外围巡逻,防止老鼠从包围困中逃跑。每个小组应该按抓到的老鼠数量来分配,但小组内部如何分配呢?鱼的数量是永远不变,还是过一段时间调整一次?分工不同的猫得到的固定的鱼的数量是否一样呢?这回主人可真的犯难了!

故事中的“主人”的困惑,正是许多企业都曾经碰到过或正在经历的难题。只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这些难题,才能保证绩效考核不会流于形式甚或适得其反。

怎么样根据行业的薪资状况和水平制定企业的薪资体系?一般来说,企业行业地位越低,薪酬状况就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行业地位越高,薪酬状况可以适当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如果要找到优秀人才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则要超越雇员的期望。

如何结合企业的特点构建企业的学习型团队?学习是根本,团队是支撑,文化是核心,氛围是保障,而最终的目的则是能够产生生产力和提高生产力。

虚拟团队和项目经理制在企业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内部沟通交易成本,不然就适得其反,一伙没有正式组织约束的人就会整天吵架和摩擦。

团队中的岗位责任制如何制定,才会更好地发挥个人英难主义的同时又能有效地促进团队的发展?从中国目前企业的现状来说,个人英雄辈出。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个人英雄并非好事,把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的命脉悬于一人之手,那可是很脆弱的。只有英雄领导的优秀团队才是企业真正的希望。

在专业分工的时代,每只猫都无法单独抓住老鼠,但每只猫都可以决定这个群体抓不住老鼠。专业分工的最大问题是管理复杂,需要群体协凋,已经无法论“鼠”行赏。这正是考核的过程导向要解决的问题。

事情开始向坏的方向发展。主人发现猫们抓老鼠的数量和重量开始明显下降了,而且越是有经验的猫们或团队,抓老鼠的数量和重量下降得越厉害。

主人又去问猫们。猫们说:“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呀,主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逐渐老去。当我们抓不到老鼠的时候,您还会给我们鱼吃吗?”

于是,主人对所有的猫抓到的老鼠的数量和重量进行汇总、分析,做出了论功行赏的决定:如果抓到的老鼠超过一定的数量和重量,年老时就可领到一笔丰厚的退休金,而且,年老时每顿饭还可享受到相应数量的鱼。

猫们很高兴,每个人都奋勇向前,日夜苦战,努力去完成主人规定的任务。一段时间过后,有一些猫终于按主人规定的数量和重量完成了目标。

但是这时,其中有一只猫说:“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几条鱼,而我们抓到的老鼠要比这几条鱼多得多,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自创门户,自己抓老鼠给自己呢?”

于是有些猫离开了主人,开始自己创业之路。如果说,有效的绩效考核和生物链能够形成企业的机会竞争力的话,那么,有效的企业文化和机制则可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必须稳健永续经营;而对于企业的个体来说,人的精力和体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把最黄金的年华给了企业,而后半辈子却得不到保障,则每个个体无论如何是不能安心工作的。而企业也就形成不了自己的持续竞争力。正如故事中的猫们,如果主人没有解除它们的后顾之忧,它们怎么会一直拼命下去呢?而一旦解决了后顾之忧,拼搏起来那可是冲着自己的后半生啊。

如果一个企业的营销系统不能考虑员工后顾之忧的话,员工要么就是靠自己的黄金年华和辛苦努力赚一笔钱就走,要么就是想办法从桌子下面去拿一些。而这两点对企业形成持续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都是致命的伤害。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家庭,只有靠不断的裂变和生殖,才能稳定和繁荣。一个员工,就像家庭中的一员,只有经营自己岗位像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企业家庭才会欣欣向荣。一旦家庭成员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做父母的总会拼命为其提供一些便利条件。而我们的企业呢?对于想自立门户的员工,常是千般阻挠万般阻止。为什么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内部创业的机制呢?既为自立门户者提供了平台,又壮大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少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老板不放权,中层不负责,底下穷应付

当一个老板,在本属于别人的舞台上疯狂旋转的时候,别人只好站在旁边垂手而立,还要时不时叫好,叫好还不算完,老板旋转累了,就会随便把一个人叫过来臭骂一通,因为这不是老板的舞台。

但是,骂过归骂过,等下一次,他又会情不自禁的跑到别人的舞台上,强势地舞动,别人也只好再一次退到场边无所事事。久之,这个舞台成了老板,那个舞台也成了老板的,所有的舞台都成了老板的,老板像疯了一样奔波在各个舞台上,而那些本来的舞者,只有打扫舞台的份,再也没有跳舞的动力和意愿,无论老板如何鞭策,这些人也再也跳不出曾经的舞步,每迈出一个步伐,都可能被老板骂,因为和老板的舞步总是不同。

一个老板,如果不放权,就带不出团队。老板们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稍微一放权,底下人就犯错,只好再收回来,久之,老板越来越怕放权,底下人也越来越不愿意承担责任,因为稍微有一点的错误,就会被骂的狗血喷头,一无是处。

于是,公司里,老板越来越忙,底下人越来越闲。基层糊弄中层,中层糊弄老板,老板没得糊弄了,只好自己担着。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硕大的躯体,被老板一只领头羊使劲的拖着,其他人都不使劲,全指望老板,躯体越来越缺乏灵动,逐渐败落。

说到底,老板不放权,是因为老板对人的不信任,在老板眼里,没有一个人是为公司负责的,没有一个人是真心实意为公司工作的,大家工作都是为了混工资的,一个人不被信任,也就不会有什么权力,相对应的,一个人如果不被信任,也就没有向前的冲力。其次,老板不放权,是因为容不下下属的一点错误,每一点错误在老板面前都是天大的,而只有自己犯的错才不叫错。

老板不放权,中层不负责,底下穷应付。老板放不放权,不是一个是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度的问题,老板要做老板该做的事情,该撒手的撒手,不要等到所有的人都不愿意负责任的时候,再去后悔。

一个倒闭公司老板的总结:管理应该为经营服务

请认真思考一下,你的公司是不是存在着这样的普遍现象——有5%~10%的公司员工,一上班就是来挑毛病、和你对着干的,所有的制度他都看不惯,所有的决策他都有不同想法,而他不会去想自己做得如何;

有15%~20%的员工,他做出的东西就是不合格;

有20%的员工是蒙头做事,做得对与错,他都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20%的员工的工作,是高绩效的。

也就是说,公司中有60%的员工的工作没有正常产生绩效,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尽管管理者做出了很多努力,我们也学习过不少管理知识,尝试了很多管理制度,但是总是看不到理想的效果。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为什么同样的资源和人,交给不同的管理者进行管理,结果却相去甚远?

为什么这样多的人陷入了无效的、甚至毫无意义的工作中?

影响人们工作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人员为什么会流动?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组织并没有让他们发挥作用?

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都是源于管理观。

1. 用绩效说话: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现象一:功劳与苦劳

现在大家普遍知道,“苦劳”是对绩效没有帮助的。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有了“苦劳”之后,就会觉得已经很对得起公司了。

其实我们也会接受这些看法,很多公司还是以苦劳为考量标准。这说明对管理的观念还是没有认识清楚。讲苦劳是对管理上的第一浪费。

现象二:能力和态度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直接产生绩效的是能力,而不是态度。谁产生绩效,谁就最重要。当态度转化为能力,才有用。

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企业,你公司活得好的员工是谁?是不是能干的人累死,不干活的人活得很好?而通常是能干的人总是态度不那么好,不能干的人总是很讨好。那么你的管理就一定出问题了,你考核的是态度多,还是能力多?

如果你50%的内容都是在考核态度,那你的公司能干的人就自然活得很累了——而这意味着如果有机会,他就会流走。这是对管理的第二大浪费。

现象三:才干和品德

品德只有在遇到重大挑战时才能评价,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去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是好还是坏,管理不能把赌注押在这里,而恰恰应该去设法解决它:

管理要承担的责任就是没有机会让人去犯错误,让品德转化为才干,创造绩效。所以学管理,要看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

何时“德”比“才”重要?

必须要说明的是:在两个时间点上,德比才重要。一是在招聘时;一是在提拔时。

2. 等边分配法则:管理是一种分配

管理者一定要懂得把三样东西分成等边三角形:即权力、责任、利益三角对等。

几乎所有管理出问题,都是因为三者的不对等。

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分配,需要特别提请注意的是,这里分配的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权力。我们在管理中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分配权力。必须明确,权力分配的依据不是岗位,而是责任。

比如:如果完成绩效的责任,分公司的责任最大,那么权力最大的就应该是分公司经理。但是现实中常常不是这样。我建议大家做两个重要观察:

① 公司的总经理经常给谁开会?参加会议的人就是权力最大的人。

他是经常给总部职能部门的人,如人力资源经理、财务经理开会?还是经常和分公司经理、一线经理开会?和总经理经常开会的人最有权做决定,只不过这个决定是通过总经理部署下去。

② 公司头衔的设计,是一线人员的称谓高,还是公司职能部门的称谓高?

称谓具有象征意义,权力常常在岗位的称谓中就分配了。

你会发现,总经理的会议室里多是职能部门的人,而二线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称谓都比分公司、一线岗位的称谓高。你又如何让一个人力资源总监去为一个小小的一线经理服务?彼此见面一打招呼,上下心态就立刻拉开了。

这样的分配就不是基于责任的分配,管理效力自然大打折扣。

3.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这是我一直坚持的观点,也是谈得最多的话题。其中含有两个重要的认识:

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决定;

第二,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认识一 :为什么管理做什么要由经营确定?

在一个公司中,“经营”是选择对的事情做;管理是要把事情做对。逻辑关系非常明显。

比如通常情况下,薄利多销经营,对应规模化和成本管理;一分价钱一分货经营,对应品质和品牌管理;服务化经营对应流程管理;定制化经营对应柔性化管理等。

认识二:为什么管理不能大于经营?

因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能力大于经营能力的话,那常常意味着亏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公司制度很健全、文化理念很先进、人才很优秀,但就是经营不景气的原因。虽然你很懂管理,但是你的管理观有问题。

你不妨看看,你公司最优秀的人是在做经营,还是在做管理?你开内部会议多,还是开外部会议多?

如果你的高管团队每一次都是开内部会议,每天看到的都是他的下属,那么你的管理就大过了经营。

这就是杰克·韦尔奇为什么说:不好的管理者,上午最重要的时间都在开内部会议,下午不重要的时间见客户;

好的管理者,上午最重要的时间都在见客户;下午尽量少的时间开内部会议。

从时间的分配上就可以知道,你是经营大,还是管理大。

当企业管理半径大于经营半径的时候,企业尚能野蛮生长,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管理半径逐渐跟不上经营半径的发展速度,管理半径随之逐渐小于经营半径,由于企业家自身能力已达天花板,企业发展也步入成熟和保守期,无法突破。此时,企业还想获得更高的发展,必须靠制度。

因此企业家在管理企业时,应清楚企业所处的阶段,以及企业家自身能力极限。只有在合适的阶段适当授权、放权,共享利益,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管理者必读:这6点,帮你轻松学会如何授权

管理者要通过别人来进行工作,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知识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即使管理者自己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但问题在于你不可能亲自去做每一件事情。如果你想使工作更富有成效,就必须向下属授权。

授权必须恰当地进行。如果你把任务交给下属,而没有明确阐述下属应该做的具体工作,行使自主权的范围,应该达到的绩效水平,完成任务的时限要求,你就注定会因为下属的不得力工作而招来麻烦。那么,怎样才算恰当地对员工进行授权呢?

1.对下属的授权应当分工明确

管理者的下属往往不止一个人。在对他们进行授权时,每个人的分工都应当是十分明确的,不能有重叠的部分,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想要进行授权,首先应当选择一个最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然后确定他是否有时间和动力来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已经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你的下一步工作是明确地告诉他你授予他怎样的权力,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以及你在时间上的要求。

2.不要对完成任务的方法提出要求

除非有特别的原因,管理者在进行授权的时候应当只授权结果。也就是说,只告诉员工你要求做什么和达到怎样的结果,而下属采用何种方法则由他们自己去决定。

着眼于目标,并给下属完全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授权。给员工足够的信任,让员工对如何达到目标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不仅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还可以提升员工的能力。

3. 允许下属参与授权的决策

每一项权力都应当与限制相伴随。管理者在授权的时候只是下放用于完成某项工作的权力,而不是无限的权力。怎样来确定完成一项工作到底需要多大的权力呢?最好的办法是让下属参与该项决策,参考一下员工认为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何种权力的意见。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可能倾向于扩张自己的权力使其超出必要的范围,而过大的权力会降低授权的有效性,因此管理者要注意把关,与完成任务无关的权力不应该下放给员工。

4. 使其他人知道授权已经发生

授权不应当在真空中进行,授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必然要涉及到许多其他的人。不仅管理者和下属需要知道授予了什么权力以及多大的权力,还应把授权的实事告知与授权活动有关联的其他人。不通知其他人很可能会造成冲突,并且会降低下属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5.对接受授权员工进行监督和控制

没有制约的权力是不可想象的。仅有授权而不实施反馈控制会招致许多麻烦,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下属会滥用他获得的权限。因此,在进行任务分派时就应当明确控制机制。首先要对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达成一致,而后确定进度日期,在这些时间里下属要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控制机制还可以通过定期抽查得以补充,以确保下属没有滥用权力。

但是要注意物极必反,如果控制过度,则等于剥夺了下属的权力,授权所带来的许多激励就会丧失。

 

6. 做好出现错误的思想准备

管理者在进行授权时,首先应当建立这样一种信念:错误是授权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要让下属100%按照管理者自己的意图来完成工作是不大可能的,下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通常是正常的。

管理者应当预期到下属会犯什么错误,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并及时地加以帮助。只要代价并不太大,授权就是可行的。下属犯错误实际上是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只要下属得到的锻炼多于因此带来的损失,你就是一个成功的授权者。

 

本文作者:袁良,来源:行销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职场,就是让解决问题的人高升,让制造问题的人让位,让抱怨问题的人下课

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必须靠利润去维持发展,而要发展,便需要公司中的每位员工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才智。公司是员工努力证明自己业绩的战场,员工证明自己的唯一法则就是业绩。

1. 职场铁律

  • 公司的问题,是你改善的机会。
  • 客户的问题,是你提供服务的机会。
  • 职场,就是让解决问题的人高升,让制造问题的人让位,让抱怨问题的人下课
  • 如果你渴望卓越,这些职场铁律,没几把刷子,老板请你来干嘛?

老板的世界

  • 请你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 如果你不能发现问题或解决不了问题,你本人就是一个问题。
  • 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你就坐多高的位子。 
  • 你能解决多少问题,你就能拿多少薪水。

没有功劳就是白劳

  • 企业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 在企业中,员工不管多么辛苦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做出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
  • 我们坚持以绩效的获取和提升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以绩效水平作为考核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依据。
  • 工作价值和市场价值决定着员工的分配基准,绩效水平决定着员工的实际获得。 
  • 我们追求正果。正果就是我们的工作要有成效,做任何事都要追求一个好的结果。我们反对只说不做,同时我们也反对做而无效。只有持之以恒地付出,不折不扣地努力,才能得到理想的回报。
  • 企业对员工价值认可的程度,取决于员工为企业创造业绩的多少。

不要轻易离开团队

  • 不要老想着做不顺就放弃,哪个团队都有问题,哪个团队都有优点。
  • 跟对领导很重要,愿意教你的,放手让你做的领导,绝对要珍惜。
  • 团队的问题就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抱怨和埋怨团队就是打自己耳光,说明自己无能,更是在放弃机会。 
  • 心怀感恩之心,感谢公司给你平台,感谢伙伴给你配合。
  • 创造效益是你存在的核心价值,创业不是做慈善。
  • 遇到问题请先思考,只反映问题是初级水平,思考并解决问题才是高级水平。

问题就是你的机会

  • 公司的问题:就是你改善的机会。
  • 客户的问题:就是你提供服务的机会。 
  • 自己的问题:就是你成长的机会。 
  • 同事的问题:就是你提供支持建立合作的机会。
  • 领导的问题:就是你积极解决获得信任的机会。
  • 竞争对手的问题:就是你变强的机会。

不为失败找借口

  • 你的责任就是你的方向,你的经历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格就是你的命运。
  •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 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属于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著者的!
  • 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真想做,总会找到方法!

享受胜利果实的是谁?

  • 能始终跟着团队一起成长的人。 
  • 对团队的前景始终看好的人。
  • 在团队不断的探索中能找到自己位置的人。
  • 为了团队新的目标不断学习新东西的人。 
  • 抗压能力强且有耐性的人。
  • 与团队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人。
  • 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人。 
  • 雄心博大,德才兼备,有奉献的人。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 业绩是最有力的价值证明。
  • 优秀员工的标准是什么?业绩!这是以结果论英雄的时代,这是以结果作为标准来检验一切的时代。 
  • 拿老板工资却不思进取,就是在白白耗费公司资源。员工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就是在剥削企业。

爱他就严格要求他

  • 对你有严格要求的领导,才是能真正帮助你成长的好领导,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
  • 任何强大公司都不会给下属安全感,用最残忍方式激发每个人变得强大,自强不息!
  • 凡是想办法给下属安全感的公司都会毁灭的,因为再强大的人,在温顺的环境中都会失去狼性!
  • 凡是想方设法逼出员工能力,开发员工潜力的公司都会升腾不息,因为在这种环境下,要么变成狼,要么被狼吃掉!
  • 最不给员工安全感的公司,其实给了真正的安全感,因为逼出了他们的强大,逼出了他们的成长,也因此他们有了未来! 
  • 如果真的爱你的下属,就考核他,要求他,高要求,高目标,高标准,逼迫他成长!
  • 如果你碍于情面,低目标,低要求,低标准养了一群小绵羊、老油条,小白兔。这是对下属最大的不负责任! 因为这只会助长他们的任性、嫉妒和懒惰。

10 你的薪水从哪里来?

  • 没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高额利润,员工不可能获取丰厚的薪水。只有公司赚了钱,员工才可能获得较好的回报。从某种意义上讲,为公司赚钱就是为自己加薪。
  • 我们无论从事哪一行,都必须用良好的业绩证明自己是公司珍贵的资产,证明自己的的价值,证明自己可以帮助公司创造利润。谁能够为公司创造的业绩多,当然,谁的薪水也就高。
  • 比尔.盖茨:“能为公司赚钱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人。”

11 用一流的业绩套牢老板的心

每个老板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只会留下那些,业务能力最强的员工。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做出业绩,你迟早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馅饼并不会从天上白白掉下来,只有你努力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老板才会重用你。 

管理荐读 | “充分授权”就是让员工能干、敢干!

企业的管理工作是否做到位,与授权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有很大关系。
授权到位,很多工作员工可以自行处理得当,没有必要经过上级的允许,这就减少了各环节的工作量,删繁就简,工作也会变得简单许多。

就像任正非说的:“现在流程上运作的干部,他们还习惯于事事都请示上级。这是错的,已经有规定,或者成为惯例的东西,不必请示,应快速让它通过去。”

01. 华为: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在华为,虽然也采用的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领导体制,但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的领导风格又呈现出不同特点。
任正非的领导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华为的大小决策,任正非都会亲力亲为。任正非对待工作十分严肃,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并时刻把握着华为的决策权,这与他军人出身的背景有关。

在华为发展初期,他的决策力和意志力也是华为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第二,在决策执行上,任正非会给予员工很大的发挥空间。在华为发展初期,任正非就坚持“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管理方式。

在公司的发展战略、文化建设等重大决策上,任正非会紧紧把握住决策权,但在研发、干部任用、薪酬分配等方面却充分下放权力。

这样的做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激发了华为各层级管理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随后,华为不断向西方优秀的企业学习管理,在决策体系上逐渐变得规范化和制度化。如今,华为的集体决策确保了在大决策上更少犯错误。

任正非的决策方式,既不是过度民主化的,也不是独裁式的。

这是一种抓大放小,在大的方向上进行监控,掌控整个公司。这样既保证了公司大方向的正确性,又能够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公司既能平稳发展,又不失活力。

企业的管理者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处理一切事情,一是精力有限;二是管理者的职能不同,对很多基础工作没有实质性的接触。

因此,到具体执行任务时,一些决策就要充分授权给员工。让经验更丰富、更加了解任务的员工去决策,往往会更加准确。

02. 海底捞:员工也有决策权

海底捞是著名的餐饮企业,在管理上十分注重权力的下放。这个企业的创始人鼓励每位员工都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海底捞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有一定权限的审批权或签字权。

在海底捞,与顾客距离最近的一线员工也有着一定的决策权。

比如,一线员工可以根据情况免费赠送一些菜给顾客,还具有免单权。如果当天对顾客是个特别的日子,比如说过生日,一线员工则可以自行决定给顾客开设雅间,或者赠送果盘,在菜的价格上也可以给一定的折扣。

海底捞充分发挥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一线员工甚至可以暂时离开自己的岗位,与顾客一起庆祝。这种管理方式,使顾客对海底捞感到很亲切,顾客也越来越多。

海底捞对员工放权的方式,开始也受到不少人质疑,认为员工可能会滥用职权,比如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免单等。

但实际上,海底捞的企业文化在充分赋予员工权力的同时,也坚持了完善的监督和责任体系。一旦有员工违反规定,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因此员工的职权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放权给员工的做法给海底捞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又大大增强了员工的自信心,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如今,很多企业推崇海底捞的管理方式,但是也要像海底捞一样有一个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这样就不用担心授权给员工后,会使员工不受约束而增加滥用职权的风险。

有些企业害怕授权给员工,为了约束员工而制定的僵化的工作流程,使得员工为了提升绩效而不顾公司真正的利益。

企业充分授权,可以减少企业中不必要的流程,从而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以及决策的正确性。

03. 充分授权一线员工

2008年,在瑞士电信40G比拼测试中,华为正式测试开始后的第一天晚上业务就出现了误码。在现场的开发人员、测试人员、SE(系统工程师)到了凌晨三四点都没能定位出问题,项目组成员都有点灰心了,有人甚至提出要放弃。现场的PDT经理坚持要将问题定位,亲自带领着项目组亲临一线,从头开始排查。

经过在一线的努力,项目组怀疑仪表出现了问题,由于仪表不是华为自己生产的,项目组只能连夜给仪表厂家中国区负责人打电话,请他们联系上德国的负责人。

第二天,德国负责人带着新的仪表和项目组一起出现在客户的实验室,向客户解释导致误码的原因。

最终,项目组拿下了瑞士电信项目,并一次性签订了10年框架2亿美元的合同。

事后,项目主管认识到,要解决问题,就要贴近一线,只有深入市场一线,才能有正确的判断。如果不能亲临一线,就需要在一线的人员来解决。

案例中的主管在亲临一线,从头至尾检查问题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可见深入一线对于决策的重要影响。

但是企业中的管理者大多数时候很难亲临一线,那就需要将决策权交给一线员工,让这些最接近客户需求的人员来做决定。

一线的活动离不开企业大后方的支持,因此企业授权给一线后,也应该完善大后方的保障工作,为一线人员的决策提供信息和参考。

 

作者:郭楚凡   来源:销售与管理

老板,解决高昂的人工成本只能靠“它”!

日益上升的人工成本,是民营企业家肩膀上的一座大山,而支付了高额的人工工资,企业也未必能够实现让员工充分发挥最大内在工作潜能的目的。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让核心员工通过享有企业股份的方式,真正成为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有让员工转换角色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员工才会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与工作积极性。员工股权激励实战做法有哪些呢?

如今,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股权激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手实施“股权激励”,然而“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股权从何而来?”、“我该对谁实施股权激励?”、“该给员工多少股权才能激励他的工作积极性?”“员工股权激励实战会带来哪些隐患?”等等问题成为企业家们新的困惑。

1.“股权从何而来?”

非上市公司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股份的来源通常由两种:其一为来自大股东**或赠与;其二为向激励对象增发股份。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会减少大股东或原有股东的股份比例。因此需要公司现有股东在实施股权激励之前,慎重确定股权出让或定向增发的比例,避免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及公司的控制关系。

2.“该对谁实施股权激励”

首先,根据员工历史贡献价值与未来创造价值等因素加以区分,对于创业元老,实施股权激励是对其历史贡献的承认,在为其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则可侧重于肯定他们以前的功劳、平衡他们以前的贡献促使创业元老甘为人梯,扶持新人成长。对于新晋人才,在为其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可侧重于调动其积极性和潜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此外,企业采取股权激励,一般会有三种方式:即一种是全员参与,这主要在初创期,第二种是大多数员工持有股份,这主要适用于高速成长期,留住更多的人才支持企业的发展。第三种是关键员工持有股份,受益者主要是管理人员和关键技能人员。企业在确定激励对象时,可以综合考虑综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员工的心理预期、工作性质、业绩和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激励对象。

3.“定量”–该给员工多少股权?

确定激励对象个人分配数量非常重要,也比较难,如果考虑不周全就难以保证股权激励的公平性,就难以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授予股份总量应该有所不同。在分配股权时,要有一个客观公平的依据,这个客观的依据,通常包括三个维度,一个是历史贡献,一个是岗位价值,再有一个是未来对公司战略实现的重要性。要将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结合起来去考虑。内部要建立一套打分体系,这样股权就可以分配的比较公平。

此外,企业家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成贴别需要注意,切记不要一次性将可授予股份全部用完。需要预留后进入企业的员工的份额。虽然可以通过增资扩股或原有股东股份来解决后进入员工的股权激励,这样会影响每股收益而影响原有股东的分红额,对原有股东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创业企业运用利润分红方式吸纳人才是可取的,但是公司初创没利润,怎么分?这也是在做前期激励需要考虑的。建议是没钱时分希望,企业稳定后才开始分红利,这样才能达到永续发展的境界。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该如何进行股权激励?欢迎参加WMA 的《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课程,为自己的企业量身定制一套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共赢商业模式!把企业做强做大!欲知更多,请浏览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网站或联系客户服务人员。

Queenie +6019 331 7818

Wilson +6014 330 1414

Michelle +6012 499 7223